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太子观政御书房
    为了解决西南地区的非法移民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彻底解决南洋半岛地区问题,把整个南洋半岛吞并,让整个南洋半岛地区成为大楚帝国的后花园。

    大楚帝国高层在承顺三十三年的十月份举行了一次御前战略会议。

    和以往的御前会议里不太一样的是,这一次的御前会议里除了一票大臣和罗志学外,还有一个人出席。

    那就是大楚帝国太子罗戠。

    尽管在多年前,罗志学实际上就已经安排太子罗戠观政,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事务,不过一直都是在各部门里基层里打转。

    这些年,基本上每间隔一段时间罗志学都会安排太子到一个部门里进行观政学习,除了观察学习外,也会通过背后遥控的方式,具体负责处理一些事务,但是并不会站在前台。

    这些年来,太子基本上把京畿各部门都轮转了个遍,甚至就连宫务厅这种专门负责皇室内务的机构都让太子去观政学习,让他了解皇室内部是如何运转的。

    同时也让他到了应天府府尹衙门里学习,了解地方治理是如何进行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罗志学估摸着太子也应该对帝国这家庞大的机器如何运转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开始着手培养太子更加高层的大局观,事务处理能力。

    这才有了太子罗戠今天出现在御书房的情况。

    罗志学准备正式宣布,让太子进入御书房观政学习。

    而一票大臣们开始是微微惊讶,但是一个个都是人老成精的老政客了,很快就收拾了表情,很多人甚至只是眼神稍微有些异样,连面部表情都没变呢!

    而这事,其实他们稍微一想也都能明白这是罗志学对太子的下一步安排。

    罗志学对太子的培养又不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

    实际上他对太子的培养都是公开的,中低层的官员们以及民众们兴许不知道,但是帝国的高级官员们基本都知道。

    而这些年太子观政学习的经历,也让帝国高层官员对太子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不过这种了解也比较表面就是了……毕竟太子在外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里也是只听不说,遥控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其实背后也有着一整个东宫的幕僚团队出谋划策。

    臣子们顶多通过太子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了解到太子在一些政策上的倾向,但是你要说对太子的性格有什么了解,这就比较难了。

    身为帝国太子的罗戠和这些大臣们直接接触的时间是不多的,而一个人的性格你只听别人说,去形容其实很难有准确的判断。

    尤其是太子罗戠这样,从小就被当成储君培养,小屁孩的时候都知道该如何隐藏自己的情绪,十几岁的时候就熟悉政坛运转的人。

    你以为他只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实际上人家太子十几岁开始就开始接触各种政务,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各种政治操作!

    说起在帝国顶级政坛里厮混的经验,很多入阁时间不久的阁臣,还不如太子有经验呢。

    如此培养出来的太子,妥妥的就是顶级精英……可不是什么传统王朝里屁事不懂,要么性格变态,要么只会念仁义道德,要么是何不食肉糜的太子。

    这样的太子,其实你很难通过表面的接触,深入的了解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么说呢,如今的太子对于外界的大臣而言,还是有些神秘的,哪怕是帝国顶级的阁臣们,对太子罗戠也谈不上有多么深入的了解。

    只不过有基本的了解也就够了。

    至少在以往太子在各部观政学习的阶段里,整体表现还是一副谦逊、好学的姿态,丝毫没有过跋扈,顽固等负面的表现。

    嗯,私底下不知道,但是表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事。

    帝国上下,包括高层乃至中下层官员,甚至普通民众,对于帝国太子罗戠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场的高官们也都清楚,太子在外界的这种形象,无非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塑造起来的人设而已,真是性格如何,估计也就只有太子的一些亲近人才知道了。

    哪怕是陛下罗志学,恐怕都不一定知道自家儿子到底是啥样的性格。

    这种人设糊弄糊弄中低层官员没啥问题,但是想要让这些阁臣们也认为太子罗戠只是单纯的谦逊好学……这大白天的做啥梦啊。

    一票大臣们,看着跟着罗志学身后进入御书房的太子,绝大部分也只是内心稍微一愣,表面上却是没有任何诧异的神态。

    对罗志学行礼完毕后,又对太子躬身行礼恭迎。

    太子则是面带些许公式化的微笑,朝着一票臣子们轻轻点头,然后右手稍微虚抬说:“众位阁老勿需多礼,快快请起!”

    这会,众位阁臣们才站直了回到各自位置的前方,不过并没有入座,而是在椅子边上等着。

    前头的罗志学先上了抬高了大约一米的龙椅坐下。

    太子则是没有跟着上去,而是在龙椅下方,众位阁臣所在的长方桌左前方站立。

    罗志学环视一圈,当即轻声道:“赐座!”

    这个时候,众位大臣们依旧没有直接入座,而是继续站着,同时翰林院秘书处处长蒋元加则是端了把椅子到太子后头,两个一等秘书也搬来了一张早就准备好的小方桌到太子面前。

    三人轻轻放下座椅后微微躬身后退到一旁的小桌子后,准备开始会议记录。

    在御前战略会议这种重要会议里,除了皇帝罗志学以及今天第一次来的太罗戠外,有资格出席的臣子只有参务大臣以及部分事务相关的协办大臣。

    上述是主体,臣子们品级从二品起步,大部分都是正二品,其中一些还有着从一品甚至正一品的加衔。

    比如参务大臣、伯爵、分管工商经济事务的季德华,就是在场诸多臣子里仅有的一个获封正一品少师头衔的大臣。

    也是这一代御书房内当之无愧的文官领袖……嗯,没有任何实际性的说法,只是他威望最高,同时正一品的级别也最高所形成的一个口头上称呼。

    实际权力上,任何一个参务大臣实际都是相等的,在各自分管的事务范围内,都拥有绝对的实权,除了罗志学没人能够管到他们头上。

    这是御书房参务制度的重要体现,那就是各参务大臣们不分高下。

    正一品的少师头衔,以及相对于文官授爵最高级别的伯爵爵位,这是罗志学给予季德华子在过去十几年里分管工商经济事务,为帝国工商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的表彰。

    尽管帝国的经济发展是属于历史大趋势,到了这程度后有罗志学亲自干预,哪怕是换个普通的工商经济大臣来,也能够让帝国的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但是依旧不可否认季德华的成就。

    他能够让帝国经济长期维持在百分之十,个别年份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四甚至十五的水平高速增长,让基础建设得到极大提高,民众生活也有所提高,在经济领域里他的成就不可抹杀。

    而在工业领域里也同样如此,在他任期内,是钢业行业爆炸发展,也是轮船和火车爆炸式发展的时期。

    国防工业上,季德华大力支持的线膛武器研发已经陆续开花结果,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的最新改进型号,也就是发射全金属定装子弹的型号已经正式定型,并在近卫军以及陆军里开始小批量服役。

    同时湖广武器公司研发的十九型后装线膛步枪,同样也在陆军里开始小规模服役。

    陆军方面需求最迫切的后装线膛火炮,目前也陆续解决了一些技术难关,尤其是采用金属定装炮弹后,漏气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当涂火炮厂,已经生产了一批七十五毫米后装线膛野战炮提供给近卫军进行试验行服役。

    会更大口径的后装线膛炮也在研发当中,并且研发比较顺利。

    因此在承顺三十三年的今天,尽管大楚帝国在海外的军队依旧还在使用火帽击发滑膛枪,但实际上在本土的近卫军以及陆军的少量精锐部队,已经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后装线膛时代了。

    连前装线膛时代都直接跨过去了……因为中小口径前装线膛枪炮和后装线膛枪炮,在成本以及技术上实际区别不大……身为一个穿越者,如果你的工业基础能够搞米尼步枪的时候,实际上你也没必要搞米尼步枪了,因为同样的工业基础足够搞后装线膛步枪了。

    两者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其实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米尼步枪昙花一现的缘故……技术不够的话,你也搞不了米尼步枪,尤其是精度更是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顶多手工搓几把当权贵的玩具……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就没办法大规模装备!

    而没办法大规模装备的单兵武器,没啥实际意义!

    如果技术够了……身为穿越者的你还搞啥子米尼步枪啊,直接搞后装线膛步枪,把毛瑟1871给弄出来不更香?

    毕竟枪管线膛强度,耐腐蚀,加工精度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了……相信旋转后拉机你就算不知道技术细节,但是这个名词多少也听过……哪怕没听过,但是只要你听过,知道这么个概念你也没必要非要和纸壳子弹过不去不是,你换个黄铜弹壳也是可以的嘛,技术上不会有任何难点……于是乎,你也就有了金属定装弹。

    这么一组装……你瞧,毛瑟1871就出现了。

    不过在大口径火炮领域,受限于弹药重量的问题,就没办法使用金属定装弹药了,必须得炮管本身来解决漏气问题,因此大口径后装火炮所需要的技术就比中小口径后装火炮的技术高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海军依旧没能得到大口径后装线膛炮的缘故,导致海军依旧只能使用前装大口径火炮。

    这一系列的工商业经济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季德华是有巨大成绩的,罗志学也是看在眼里,为此在承顺三十二年的时候,正式给予了他正一品少师的头衔。

    这已经是现任官员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头衔的,至于更高一级的太师,哪怕是季德华有了足够的成绩,那么也得等他死了后才能追授,更进一步就是在临死前授予。

    头顶少师头衔的季德华,作为在场众多臣子的文官第一人,自然的站在长方桌的左前位,其他阁臣们按照品级,地位等分别站在各自的位置上。

    至于秘书处处长蒋元加以及四个一等秘书,他们实际上不是参会人员,在会议上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力,他们只是来充当会议记录,顺带端茶倒水的。

    而其他人,根本没资格出现在这种场合里。

    这也是为什么翰林院秘书处的职务,尤其是一等秘书这个级别的职务,被年轻中层官员视为最清贵,最核心的职务的原因。

    至于秘书处处长……人家才不是中层官员呢,而是正儿八经的正三品大员,往往是各部司长、地方布政使里调任,后续外放就是从二品的侍郎或巡抚了。

    不过正三品的官员,在今天这种场合里,还真就是只能担任端茶倒水,顺带干一些会议记录的事……虽然不用他亲自动笔全程记录,而是由四个一等秘书动笔记录,但是他自己也需要记录一些会议重点,并对会议中罗志学的做出的一些决断形成正式圣旨文件。

    蒋元加恭恭敬敬的站在,看到前方的太子罗戠坐下后,长方桌里的众多阁臣们才陆续坐下。

    此时,蒋元加也才带着四个一等秘书坐在自己的小方桌后,各自拿起钢笔准备记录会议。

    蒋元加记录重点就行,另外四个一等秘书,则是分别记录陛下、太子以及阁臣们的全程发言记录,一个字都不会落下。

    毕竟这种级别的御前战略会议,其会议记录是要形成档案,最后进行保存,以便后续随时调阅的。

    众人陆续落座后,罗志学首先开口:“今天会议开始前,先说个事!”

    “众位爱卿也看到了,今天太子也过来了,从今天开始太子将会进入御书房观政学年轻,经验也不足,众位爱卿们以后多多体谅,体量之余也要多多教导他。”

    罗志学言罢,看了眼太子,太子罗戠当即起身道:“儿臣遵旨!”

    随即又转头对一票阁臣道:“孤以后就多多请教诸位阁老了!”

    大楚帝国的御书房参务大臣之类的,虽然没有任何正式的阁老称呼,不过外界基本都把他们当成了阁臣,口语称呼上多称呼阁老。

    太子这么说,多少有些抬高了众人。

    当即文官之首季德华就起身道:“太子言重了,微臣等人为陛下、为太子建言乃是人臣本分,臣等今后一定畅所欲言,不失陛下所望!”

    季德华并没有对罗志学口中的教导,太子口中的请教表示什么臣不够资格,万万使不得之类的话……因为这是君上的话……说白了,人家皇帝给你分摊任务呢,岂有你推迟的道理。

    任务分到你头上,不管乐不乐意,不管你真心假意,都得接下来。

    当然这也和罗志学的性格以及长期的行事习惯有关系……在涉及正式事务的时候,罗志学特别讨厌臣子跟他玩谦虚,推迟不就那一套!

    罗志学分派任务的时候,语气再好,也那是在下旨,布置任务,身为下属接到任务了,如果有困难你就说,没啥事就乖乖接下来。

    你要是跟罗志学玩谦虚,玩推迟不就那一套,惹毛了罗志学,他反手就能把你一脚踢到爪哇岛去……这辈子你就别指望能够回到京畿任职了。

    罗志学在长期的政务处理里,养成的习惯就是这样:时间宝贵,有事你说事,有困难你就说,没事就闭嘴。

    至于什么文人清高,面子之类的……在场众人,包括那四个看似年轻,帝国政坛里小透明的一等秘书,哪一个不是政坛老油条啊……面子那玩意他们能够自己扯下扔地上踩两脚,还得再撒泡尿!

    毕竟这要是没过人的能力以及手段,他们岂能能够从帝国海量的中层官员里脱颖而出,成为秘书处一等秘书,天天随驾御前?

    总之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装啥纯情啊!

    说完了今后尽管御书房观政学习的事后,罗志学才再一次开口:“今天这个会议呢,不为别的,就是说一说这南洋半岛的情况,前些时候马六甲巡抚以及孟加拉巡抚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96/4580400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96/45804001.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