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四十九章 李氏制铁的野望
    线膛火炮这东西,罗志学其实也早早让人研究了,但是这东西比蒸汽机还难搞!

    不是设计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设计这东西其实没什么难度,尤其是有了罗志学之后,后世的罗志学哪怕没有见过猪跑但是也吃过猪肉啊,哪怕不知道猪长啥样,但是猪肉他肯定知道长啥样。

    对于枪炮这东西他也有着基本的认知,后世的枪炮大部分都是有线膛的,嗯,先进的三代以及以上的坦克炮例外,主流三代坦克的火炮采用的是滑膛炮,这是为了更好的发射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英国和印度以及少数小国例外……他们似乎更注重传统而不采用滑膛火炮!

    除了坦克炮外,后世的枪炮几乎清一色的线膛炮,罗志学对此哪怕了解的不多,但是也知道线膛火炮的炮管内部是有螺旋的膛线的。

    然后和几个脑洞比较大的工程师们反复商量一二,基本上线膛火炮的线膛设计也就有了。

    但设计出来了不代表能够造的出来,造出来的不意味着能用。

    这鬼东西对材料以及加工学的要求,比早期的瓦特蒸汽机还高……要在炮管内部刻上膛线,并且让膛线经久耐用,那么炮管材料就不能太软,太软的话,发射一次那么膛线就要被磨损掉了。

    其次,不能太软的同时,你还不能太硬……要不然的以大楚帝国目前的悲催加工能力无法加工……生铁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国除了铸造外,几乎没有办法对生铁进行加工。

    这玩意的含碳量太高,材料太硬而且还很脆,成型后的二次加工非常的麻烦。

    除了炮管材料外,对炮弹本身也有要求……你都采用线膛了,那么就不能用圆球形炮弹了,如果采用圆柱形炮弹的话,那么就要对炮弹的外形进行设计,这又设计到了空气动力学部分。

    然后设计出来了,你的炮弹加工精度必须非常高,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让炮弹和炮膛贴合,减小间隙,让炮弹卡着膛线旋转出膛……

    这一系列技术难度最终都引向了一个问题:材料!

    这也是大楚帝国发展工业以来所遇到的最多,也是最大的问题,材料的问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困扰着大楚帝国的工业界,因为材料无法满足要求,很多看似前景美好的工业设计都无法被实现。

    之前的蒸汽机搞了十几年,其实也是一直被材料问题卡着。

    而线膛火炮也进行了几年时间预言,但是同样被材料问题卡着。

    最后大楚帝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弹药问题,那就是碰撞引信。

    到目前为止,楚军使用的一系列榴炮弹,所采用的引信还是木制引信,这是一种定时引信,引爆的时间取决于引信的长短。

    最近两年工业部下属的弹药研究所搞出来了金属圆盘引信,但是还是属于定时引信,只不过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要比木制引信更强。

    而楚军,尤其是海军方面一直想要搞出来一种碰撞引信,以便让炮弹在击中目标后再爆炸。

    这不仅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哑弹率,还能够为海军的舰炮带来一种贯穿敌人战舰装甲后再爆炸的弹重,即穿甲爆破弹!

    可惜的是,这鬼东西研发起来也很麻烦。

    诸多研究以及设计,最终都会因为材料问题而延后乃至搁浅……这也是大楚帝国为什么这些年来会持续投入重金,大量的人才进行各种基础研究的原因了。

    不仅仅有官方的皇家理工学院,工业部直属的各大研究所这些纯理论研究的机构,各大企业在这方面也是投入巨大,汉天机械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为了研发出来更好的机床,为了搞出来性能更高的机床用刀具,在材料领域里一直都是投入非常大的。

    而这种大投入也是给他们带来了丰厚无比的回报!

    汉天机械公司的机床,尤其是切削钻等需要用到刀具的机床技术领先国内其他机械企业一大截。

    汉天机械公司的工业用刀具,就是妥妥的国内第一,为此也是给他们带来了庞大的市场。

    不仅仅有市场,还有利润!

    当你拥有了远超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客户还极度渴求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卖得很贵……嗯,也就是赋予更多所谓的附加值……

    一台最先进,可以用于加工蒸汽机气缸、炮管这种大型零部件,但是精度又非常高的大型高端镗床,他们敢卖八万多楚元不打折……和护卫舰的价格差不多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和后世一台机床卖好几个亿差不多!

    但是他的客户们,比如说大冶重型机械公司、镇江重型机械公司以及各大武器公司们,都还排着队抢购……订单都排到了好几年以后呢。

    最关键的是,汉天机械公司还玩打包销售……

    你要购买我们的高端机床?可以啊,虽然现在仓库里没货,但是我们下一个月就会有一台其他客户退货的机器出来了,不过这台机器是和其他机床一起的配套订单,你要的话,可以一起打包带走。

    什么,单买?这是一整套的订单,不单买!

    要单买的话,你可以下新的订单,不过我要告诉你,现在我们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三年以后了……你这新订单保守估计也要三年后才到货。

    没错,汉天机械公司就是用各种名义搞捆绑销售,让一票客户很无语,更让它的一些竞争对手狂怒无比。

    汉天机械公司在机床领域里的主要竞争对手,芜湖机床公司已经是好几次找到工业部的高层告状,说汉天机械公司太不讲究了,吃完高端的肉,竟然还想要连带着中低端的肉也一锅端了。

    再这么下去,帝国的机床研发生产行业就要变成汉天机械的一言堂,其他企业可就得彻底死翘翘了。

    对此,工业部的高层其实也很无奈……虽然说工业部是汉天机械公司的直属管理,但是这种正常的企业竞争行为,他们工业部一向来都是不管的。

    人家汉天机械公司过去这么多年砸下去这么多资金,为了筹研发资金,堂堂一个搞机床的企业,愣是变成了民间里甚至全球闻名的炊具厨具企业……

    人家付出那么好,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然后搞出来新一代的高端机床,工业部如果还不让人家大口吃肉,人家汉天机械上下几千号人恐怕要疯狂了。

    再加上,其他机床企业的确不争气……芜湖机床公司也是国内第二大机床企业了,成立时间也没比汉天机械迟多久,前期人马甚至都是汉天机械公司里抽调过去的。

    这两家,其实是一家人。

    这分家后,大儿子汉天机械埋头苦干,通过发展民用产业自筹资金进行研发,而芜湖机床公司则是躺着吃老本,这十几年来,芜湖机床公司规模倒是挺大的,员工们的福利也挺好的,但是研发投入却是非常有限……

    好几任总办都是对技术研发没啥兴趣,一心走成熟路线进行推销,单纯扩大生产规模,还一脉相承,一个比一个会用企业的钱当福利发下去拉拢人心……

    但是技术研发投入却是非常有限……这不,现在就是尝到了恶果,被人家汉天机械公司一口气给干趴下了。

    二儿子自己不争气的情况下怎么办?

    还能这么办,凉拌……你说它是国内第二大的机床企业,关乎国家民生……不好意思,工业部在机床行业里还有三儿子,四儿子,五儿子……然后还有至少十几个干儿子,一些大型机械公司或多或少都会涉足机床行业。

    没了一个二儿子,其他儿子也能顶上去。

    不是说没了它就不行。

    你说这企业规模大,倒闭了影响不好……开什么国家玩笑,工业部下属的企业多了去,绝大部分都是大型甚至特大型的企业。

    区区一个机床企业,倒闭也就倒闭了……哪怕是为了避免负面影响,还可以组织其他相关企业进行拆分重组,设备以及技术人员也不会过于流逝。

    工业部的这种态度,也不是专门针对芜湖机床公司,而是对麾下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这个态度,除了极少数企业是真的不可代替,不能倒闭外,绝大部分下属企业其实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因为工业部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机床行业里就有五个亲儿子以及十几个干儿子……其他行业也如此,哪怕是新生的蒸汽机行业,工业部都是搞了三个儿子出来,并且看见蒸汽机行业发展迅速后,工业部已经酝酿着进一步放开蒸汽机的专利授权,再选择若干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汽机的生产以及研发了。

    不思进取,多年缺乏技术研发投入的芜湖机床公司,就这么被汉天机械公司一口气干趴下,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工业部高层又见死不救。

    而苦苦支撑了两年后,芜湖机床公司经营越来越困难,很快就资不抵债了。

    等到了承顺十八年八月份,已经走到了末路的芜湖机床公司正式宣布破产重组!

    顺带一起,除了最后一任专门过来收拾残局,督察院出身的总办外,前几任的总办以及协办等高管,超过半数已经锒铛入狱……这些人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没少贪腐。

    倒数第二任总办在任不过两年,就捞了十多万楚元!

    这可不是后世的十多万美元什么的,而是十七世纪的十多万楚元,这钱能卖一艘千吨的一等巡洋舰还有多!

    胆子这么肥的他被逮捕后,罗志学亲笔批示,赏了他一个满门抄斩的皇恩!

    不提这些分子的倒霉下场,且说陷入了破产重组当中的芜湖机床公司,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技术落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几乎没有。

    这种情况下,工业部甚至都懒得花钱去救它……同样的资金,投给三儿子通州机床公司或者四儿子辽阳机床公司都是极好的,没必要扔进芜湖机床公司这个烂泥潭了。

    于是乎,最后定下了策略:拆散出售,所得填补财务银行自的债务……芜湖机床公司还有八十多万楚元的贷款要还呢。

    并且严重的资不抵债,按照常规统计,该公司的资产可没有八十多万楚元!

    人家财务银行安庐省分行的总办已经放出话来了,这破公司本来三年前就不该发放贷款的,但是以前是你们哭着喊着,各种担保让我们放款……如今公司完蛋了,这钱要是换不上,那么就别怪我们不客气,直接去找各担保企业了。

    财务银行人家和你工业部的企业可不是一个系统,财务银行嫡属于财务部,属于财务部直接管理银行,而众多工业企业则是属于工业部。

    两家不是一个系统,而且大多情况下都是工业部的企业求着财务银行,所以财务银行根本就不给工业部的人面子。

    这钱要是还不上……他们就直接去找那些提供担保的企业,比如说淮南矿务公司,到时候捅出大窟窿来可别怪我们。

    八十多万楚元的款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哪怕工业部大老来说清都不管用,这钱必须还!

    所幸芜湖机床公司发展的够早,规模也足够大,不少分厂还是很有价值的,一些早期获得的专利授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此外一些研究人员也算是有价值的。

    为了还债,补上这个大窟窿,工业部高层经过讨论后决定早死早超生:直接对芜湖机械公司进行拆分出售!

    并欢迎国内各界人士踊跃的参与!

    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就是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既有汉天机械公司这个老竞争对手,也有通州机床公司以及辽阳机床公司这些行业后进。

    此外还有一些跨行业的公司,比如淮南矿务公司就对芜湖机床公司的一个冶炼分厂很敢兴趣。

    而除了这一票工业部所属的大型企业,内部人士外,也不乏民间资本。

    芜湖机床公司虽然资不抵债,技术也落后了,但是到底是大型的官办企业,底子还是非常雄厚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技术人才,就很让民间企业流口水。

    佛山李氏制铁公司就是其中一员,而且他们的胃口很大,想要把芜湖机床公司所属的核心资产,也就是以往的工业机床产业直接囊中,借此进军机床产业!

    佛山李氏,这个在前明时期撑死了只能算是佛山十几家制铁家族之一的小家族,在进入大楚帝国时代以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好几次都是抓住了基于迅速腾飞。

    在楚军刚拿下佛山地区的时候,为了维持在两广地区乃至云贵地区的后续作战,同时大楚帝国工业部下属武器公司的产量也有限,更因为当时工业部的主要工厂都集中在长江流域。

    为了解燃眉之急,工业部一边在珠三角地区,也就是广州以及周边地区建设各类型的工厂,一边收拢佛山地区的制铁行业,向他们下了大批的武器订单。

    主要是各种冷兵器,盔甲等订单。

    这个过程里,一大堆当地的制铁家族过于贪心,也缺乏对大楚帝国的敬畏,采取了以次充好等情况,最终被抄家……

    而李氏家族却是本本分分,或者说没胆子搞以次充好的事情,而这也迎来了大批的武器订单。

    靠着军方的武器订单,李氏家族迎来了第一波发展高峰,从军方手里赚了大笔钱。

    后来随着工业部在广州地区的各工厂陆续建成,武器订单减少后,李氏制铁公司又开始主动转型,或者说回归老本行:炊具以及农具等铁制品。

    这又被他们抓住了一波重要的机遇,当时的大楚帝国正在展开农业发展计划,对铁制农具行业进行了比较大的扶持和补贴,再加上李氏家族还积极联系各大海上武装贸易公司,扩大出口份额。

    这又让他们获得了第二次的发展机遇!

    这个过程里,他们彻底把武器的生产业务打包转让给了两广武器公司,也是大楚帝国在南方地区里的唯一一家综合性的武器公司。

    大楚帝国在统一后,对众多国防工厂进行了整合管理,以地理、行业为主要划分,先后设立了汉天武器公司、江南武器公司、陕甘武器公司、河北武器公司、东北武器公司、两广武器公司一共六家大型的综合武器公司,此外还有军民两用的部分大型企业,比如松江海军造船厂、广州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大冶重型机械公司、镇江重型机械公司等。

    两广武器公司,则是成为了南方地区里最大的武器公司。

    李氏制铁就把他们的武器业务打包出售给了两广武器公司,如此……大楚帝国里最后一家民营国防企业也就成为了历史,全面退出了国防市场,继而全面转向民用市场。

    趁着在农具以及炊具还有出口市场上的优势,李氏制铁公司迅速积累了大批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手握大笔资金,同时还涉足了采矿、冶炼等上游关联产业的李氏制铁公司,眼看远洋贸易迅速发展,又果断的投入重金进入造船行业。

    李氏造船厂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的第四大造船厂,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生产千吨以上远洋新式商船的造船厂,自从投产以来,其造船订单就是从来没空过。

    李氏造船厂在快速发展当中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96/2632654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296/2632654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