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天澜笔录 > 第九章 旧事
    九州的黑夜,越过无穷山海,天涯共当此时。名山大川,乱世里无可逾越的天堑屏障,在他脚下,不过是倏然而过的惊鸿一面。

    江州的月,分明也是浅浅一弯,却似乎明亮几分,温柔地迎接着远归的人。栖霞山畔,东海岸边,宣城沉溺在江州柔和的怀抱之中,静静地酣睡。

    夜已极深,白日里喧闹的朱雀大街安静下来。沿着主街往四面八方,街坊延展开去,灯火渐次稀微。大红灯笼轻轻摇曳着,照亮了台门斗前的石阶。

    栖梧阁高楼之上,只亮着星火似的幽微灯光。宝马香车络绎不绝的“江南第一楼”,也早在一个时辰前结束了最后一笔生意,关门谢客。

    玄天承从后门进去,身上紧绷的气息终于有些松懈下来。

    门后亮起一盏小油灯,一个青年男子披着薄披风出来,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回来啦。”

    “恩。”玄天承淡淡笑道。

    洛逸看着他掩饰不住的疲惫,想了想,还是说道:“七姑娘来过,问你在不在。”

    玄天承眸光微微亮了,然而瞬间便压下了所有情愫,“可有说是什么事?”

    “未曾。”洛逸说。他抬头看了眼,笑道:“她要了二两酒,人怕是又在屋顶上呢。”

    宣城地气和暖,即便是二月初的夜里,八层楼顶上的风也不见冷。叶臻坐在屋檐上,一口口地闷着酒,脑中一直想着活尸的事,还有叶明所言展示出的叶家的种种怪异。

    叶家世代簪缨,即便历经魏末战乱也未衰亡,门客遍及天下。她祖父与父亲均为帝师,官拜丞相;生母为修灵大派轩羽阁嫡传弟子,敕封一品楚国夫人,统领禁军。叶家子弟出将入相,深得帝朝重用。她自出生便常随母亲入宫,与皇子公主同学,得陛下钦赐伴读,无上荣耀。

    拥有这样的势力与名望,八年前却被连根拔起。究竟是谁陷害叶家叛国,陈梁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么精密的布局与筹谋?他又是否串通南疆?以及……叶家内部,究竟有没有叛徒?

    酒香摇曳,空气微动,叶臻便知道有人上来了。然而那气息熟悉得很,她便仍旧安然坐着。她双颊已染上浅浅的晕红,如朝霞般醉人,一双惯常冰冷的眼睛也被熏的柔和温暖,只微微倾身,对着来人摆了摆手:“延之!”

    玄天承飞身上了屋檐,在她身边坐了下来,照着她的样子左腿悬空,右腿屈起支在房檐上。那是他鲜少会做出的放松的、不羁的姿态。

    他递给她一个纸包,含笑说:“半夜光喝酒,回头又要胃痛。”

    叶臻闻着味儿便知是烧鸡,便把酒放到一边,笑着拆开纸包,径自扯了鸡腿吃,含糊着说:“跑了一天,饿得都没感觉了,闻着味儿倒是又想吃了。还是你懂我呀。”

    她这时才扫了原先的愁绪,变得像个十四岁的小姑娘了。

    因为离开上京多年行走江湖,她早把当初在叶家学的那些没用的仪态抛到了背后,此刻直接上手抓着鸡腿,吃相实在不怎么优雅,只大约顾忌着有人在旁,没把自己弄得满嘴流油。啃了几口,才想起什么似的,嘟囔道:“真讨厌,也不给我捎副筷子上来。”

    玄天承没有应答,唇角却露出暖融松快的笑意。他慢慢躺倒下去,瓦片初初硌到脊背有些不舒服,很快他便适应了。背后坚固踏实得令人不自觉便放松下来,他素来平静到沉郁的目光也微微柔软。

    从八层楼的屋顶望去,宣城的四方城郭屹立在青山脚下,一砖一瓦,守卫着宣城的千家万户。在静谧的夜色中,依稀还能听到远处东海的波涛声。

    叶臻听不到回答,便晃荡着一条腿,支着脑袋侧过来看他。看了会儿,问道:“你心情不好啊?”

    虽然是问句,但她语气很是笃定。

    玄天承没有反驳。他静静地躺着,鼻尖扑满烧鸡和美酒的香气,耳边萦绕着少女的笑语。仿佛一个疲惫的旅人终于找到了暂时放下包袱的港湾,他几乎要沉溺在这片刻的安宁之中,恨不得就这样永恒。

    少女呓语般叹息道:“这么多年,好像很少见你开心过啊。我不高兴是因为叶家,可你又是因为什么呢……”

    叶臻认识他有许多年了,好像自她懂事起,他就存在于她的生命中。尽管对着她时,他总是温和的,甚至常常是笑着的,可她看得出他眉间隐隐压着的愁绪。那种很浓很复杂的愁绪,让她每每看到时心脏都会不自主地剧烈收缩。

    那时她是叶家大小姐,他尚且只是神策军的副将,有时会来叶家向叶相与夫人请教课业。旁人都不知道,年幼不懂事的她,在看到他的瞬间,心底总会泛起无来由的震动,好像有什么年月里深远的记忆,要突破脑海的禁锢钻出来。尤其是她好像对这个人极其熟悉,一眼就能看穿他总是伪装得很好的愁绪。

    六岁前的记忆大多不太清晰,只留下了最美好的片段。那样平静幸福的日子一直过了很多年:她在家读书习武,更多时间是在疯玩,有时出入宫闱,便能听到他屡立战功、逐渐升迁的事迹。

    她总想着,奴隶出身的他尚且能有如此成就,名门之后的自己也不能太差。可尚不待她多想,大祸当即降临。

    叶家一朝灭门,阿冉乔装作她一路南下引开追兵,她则在父亲的几个忠心耿耿的门客的阖家护送下一路西逃。门客们坚信,神策大将军少时受家主恩惠,定会庇佑小姐,来日替叶家洗刷冤屈。娇生惯养的她跑到手脚满是血泡,被人捆在背上翻山越岭,连拖带拽终于送到了阳关。

    那时定国永嘉公主张瑶尚未和亲出塞,明齐与西夏大战正酣。临危受命的新任神策大将军张辰冲在最前线,终于在风雪连天中将西夏金瓜武士击退百里之外。

    她愣愣地看着一身风雪烟尘打马归来的他,心中那种奇怪的感觉又再度翻涌。自遭祸以来一声未哭的她,那一刻忽然嘴一瘪,哇哇大哭起来。

    六岁,她才六岁啊!爹娘都死了,族人都死了,门客为了保护她也都死伤惨重。多少人的鲜血换来了她这条性命,茫然、痛苦、无助、绝望,那样多且深沉的情绪连日来已经彻底压垮了这个曾经被众星捧月的孩子。

    “延之……”仿佛是知道终于找到了依靠,她在吐出那两个字之后,就失去了知觉。

    她昏迷了大半个月,一度失去了呼吸。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这样死掉的时候,一股神奇的力量护住了她衰弱的心脉。她奇迹般地悠悠醒转过来,四下张望间,便看到了自己左手腕上闪着淡淡金色光芒的红绳。

    那是条极旧的红绳,磨得很粗糙了,一截细细的银链子却仍旧光洁如新,显然是主人经常擦拭。

    她从门客口中听说,这条手链是从大将军手上摘下来的,上面似乎施了什么救人的法术。

    “他把护身符给了我?那他怎么办?”她惊诧莫名,伸出手去,呵道,“我已经好了。快帮我解下来,我去还给他。”

    “大将军说,这是送给小姐的。”门客说道,“将军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但实在抽不开身,这才留了这个保护您。”

    “我好好地在这儿,要什么保护?”叶臻斥道,一面自己去拆手链。然而那手链居然像是牢牢套在她手腕上,居然弄不下来。她唯恐扯坏了,没再动作。然而看着那手链,竟怪异地觉得异常的眼熟。她暗道,自己一定是病糊涂了。

    她几次三番想要找到他,让他把手链取下来,结果他好像真的一直都很忙,二人一直都没能再见面。为防身份暴露给他带来麻烦,她也不敢大张旗鼓,只好一直默默等着。一面倒是偷学士兵操练,自己依样画葫芦地练着,晚上还要温习几遍从前根本不愿意练的叶家刀法。

    然而年关刚过,无尽的杀手在穿越阳关城防的时候惊动了人,她的身份还是暴露了。无数人骂她孽种、恨不得杀她而后快。尽管大将军出面暂时镇住了场面,暗中把她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她还是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阳关了。

    可她没有想到,才刚喘了口气,门客中就有人背叛,妄图取下她的首级投诚。连日的逃跑和死亡,面前的荣华与安稳,终于还是把曾经忠心耿耿的门客逼上了绝路。

    她的刀法尚不足以与身强力壮的成人抗衡,千钧一发之际,手腕上的红绳金光大盛。手链中蕴含的力量仿佛一下子注入了左手筋脉,她不受控制地提起了刀,电光火石间,巨大的力量驱使着她刷地砍下了那个叛徒的头颅!

    头颅落地,鲜血溅了她满身。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杀人,那种血的腥臭她到现在仍然记得。那之后仿佛打开了大门,小小的她站在金光笼罩中,冷冷地看着那些不怀好意地向她围拢、想要她的首级去邀功的人,用不像她的冷酷声音说道:“还有谁想杀我?都来吧!”

    尽管被那种杀气所慑,还是有人不信一个六岁的小孩会有多少杀伤力。他们怀着对荣华富贵的向往对她落下了屠刀,却在下一刻同样被开了杀戒的小女孩取走了项上人头。

    她站在血污狼藉里,明显力竭,精神也有些衰弱,却仍旧那样冰冷嘶哑地说:“还有谁?”

    剩下的门客面面相觑,长久的僵持中,金戈铁马的铮鸣声被朔风裹挟着猎杀过千沟万壑的北方高原,被鲜血染成灰红色的天空愈发黯淡,浓云压着又厚了几分的鹅毛大雪,拍打在女孩子单薄的身上。

    那样骇人的杀气,竟从一个六岁的孩子身上迸发出来!慑于她手腕上那条奇异的手链,门客们终于打定主意,送她南下。

    但她知道,这些人已经不能相信了。她从此不敢安稳睡觉。六岁的孩子,已经能从睡梦中准确地握住刀,抵御随时会降临的危险。而那条手链,始终尽心尽力地保护着她。

    她那时感到十分悲哀,这世间,好像只剩下他是完全能信任的了吧。可是他们终究只见了那匆匆的一面,往后大概也不会再见了。为了不辜负他的保护,为了不损害他的前程,她只能不告而别。

    原谅她必须把手链据为己有。若有缘来日再见,必原物奉还。

    她一路南下,怀着一丝希望,去寻找阿冉,投奔母亲楚国夫人旧时师门轩羽阁。然而希望几度破灭,阿冉始终杳无音信,轩羽阁唯恐遭叶家祸乱牵连不肯为她打开大门。直到最后一个门客为了保护她死去,她看着自己手腕上的那条“护身符”,恨恨地想,所有人都死了,为什么她不去死?为什么她还要背着所有人的希望与仇恨活下去?

    在她走投无路,几乎想要投海自尽的时候,梁王找到了她,两个字不啻晴天霹雳:“妹妹。”

    她那时几近癫狂,也不管对面的人什么身份,拔刀就砍,直到在那人已经被酷刑折磨得虚弱不堪的身体上又添了几道伤痕之后,血脉相连的痛才让她后知后觉地嚎啕大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她疯狂地拍打着她的亲生哥哥,后者分明是痛极了,却只是不做声地由着她发泄,眸中满是疼惜和愧疚。

    直到她哭哑了声音,苏凌远才小心翼翼地抱住了她,闷闷说道:“对不起……”

    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把我送到叶家?为什么现在又来找我?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叶家灭亡?为什么现在还要来找我?

    为什么啊!那样的痛苦,一句对不起便能释然吗?

    她用悲哀可笑的目光看着这个对她极尽温柔的少年,哭着说:“随便你是我的谁,我不需要你!”

    现在才来的关心,她宁可不要!她跌跌撞撞地离开了,没有管身后众人的惊呼。多年后她才知道,她哥哥那时正经受着刑伤和师父在眼前去世的彻骨之痛,还要为了自证清白,昧着良心欺师灭祖,勉强支持着领兵平叛,那样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比她经历得还要痛苦得多。哥哥看着她含恨离去,当场就吐出一口心头血,昏迷过去。

    可释怀是几年后的事了,那时她孤身继续往南,意外竟遇见了平安无事的阿冉。孤独的孩子终于有了同伴,刹那熄了寻死的心,开始尝试努力地苟且活着。后来又遇见了朝氏等难民,大家一同逃亡。朝氏怜她们孤苦无依,才作亲女照料。

    她后来才知道,南方到处都是陈梁叛军,阿冉是哥哥提前找到,照料好了再装作意外送到她身边的。而若非哥哥让金吾卫乔装作流民一路护送,她根本不能平安抵达栖霞山。

    那样细致周全的考虑,终于让她放下心中的戒备,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身世。她也知道了,如今宫中与她同龄的那位淑和公主,正是原本叶相与楚国夫人的亲生女儿。可她却始终不得而知,她究竟为何会被送出宫,放到叶家抚养。

    当然,那都是安定之后的事了,彼时的她尚没有余力去想这些。陈梁叛军在栖霞山建立了臭名昭着的集中营,整日搜捕凌虐无辜百姓。躲在栖霞山的人日益被搜出抓走。

    情况危急,朝廷援军却也终于赶到!战况如何,幼小的她并不知道,但战后她和大家一起前往集中营救人时,毫无预兆地,她竟见到了恰来此地解救百姓的神策大将军!

    安定下来,她才从他急切的叙述中得知,他懊恼她就这样只言片语未留地离开,想起叶家门客的请求,于是阳关战事初定,他一边派出人手打探她的下落,一面向朝中请命南下平叛,与梁王联手击溃陈梁叛军。从梁王口中得知她在栖霞山,他便领了轻兵前来,只求亲眼见到她安好。

    那样几乎不加掩藏的感情,几乎要从少年将军深邃的眼睛中溢出来。她那时怪异地看着他,谨慎地想道,充其量他只算她母亲半个弟子,这样着急她,他对她有什么图谋么?这才想起还要把手链还给他。

    却不料他有些凶巴巴地说:“给你的,你就戴着。”

    莫名地,她从他眼中看出了恐惧。那种恐惧好像是对着她,却又好像是穿过她对着另一个人。

    她颤栗起来,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温和的表情,对她说:“跟我回家,好不好?”

    她心中更加警惕,退了半步:“你要做什么?”

    他看到这样浑身绷紧像只刺猬的她,沉沉叹了口气,片刻说道:“罢了,是我思虑不周。”他找来一个陌生的男人,正是她后来的大师兄君墨。他无奈地说:“这孩子无处托付,我想了想,还是交给留仙谷照看罢。”

    她就这么被迫又离开了稍微有些熟悉的人和物,与阿冉一起被送到了全然陌生的环境。而在阿冉被断定是绝脉无法修灵送回江州后,那座孤零零漂浮在海上的岛屿之上,就又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她不肯与任何人交流,夜里始终不敢合眼,像对着仇敌一样严防着留仙谷的所有人。君墨无奈,只好把她送回张辰身边。

    见到了阿冉和张辰,她终于肯吃饭睡觉,却总是不安稳,夜里时常会梦到故去的父母和族人。那些鲜血白骨,昼夜侵蚀着这个不过六岁的可怜的孩子的心。她拒绝学习和玩乐,成日里只是呆呆地坐着,除了阿冉和他,仍旧不肯与任何人交流。

    她知道有时张辰会在她的饭里下安神药,她问也不问地吃下去,心中也盼望着能好好地睡一觉。

    分不清那是梦境还是现实,她听见神策大将军用十分温柔的声音在她耳边说话:“泱泱,泱泱……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好不好?别再吓我。”

    泱泱,谁是泱泱?他是把她认成“泱泱”了么,才会这样尽心尽力地照顾她。

    也好,这样她就不必对他有那么多的心理负担,还要想着勉强活下去,将来报答他的恩情。

    活下去,为什么呢?背负着血海深仇与身世重压,她真的能好好活下去么?她其实根本不想那样艰难地活着,不如让她到天上去陪爹娘吧……

    她已经欠了太多人了。那么多人的命,就换她一个人的命。好多血……

    “我不跑了,不藏了……”她喃喃说着梦话,小小的脸上满是泪水,“求求你们,把我交给朝廷吧。别再因为我死人了……”

    她逐渐又陷入了沉睡,不似当初在阳关的那般命在旦夕,但更糟糕。她生命体征正常,却不见丝毫要醒来的迹象。

    很久之后她才知道,那时神策大将军日夜守在她床前,几乎枯竭了灵力,才不让噩梦彻底吞噬了她的心智。他找来朝氏等她亲如母亲的人,尝试安抚她,唤醒她。

    后来苏凌远也赶来,也不管她听不听得到,只慢慢地讲些平日里的琐事给她听。女帝偶尔会来,却只是握着她的手,一言不发。

    还有很多人来看过她。彼时她睡着,却好像仍能零碎听到一些声音。

    “如果记忆太痛苦,不如就洗去吧。”那似乎是她那个没见几次的师父青云的声音,带着沉沉的叹息,“没有了记忆,就让她平平安安地长大,岂非遂了你的意?”

    “空茫的记忆换来的苟且的平安,和带着沉痛记忆的重生,我宁可她是后者。”那是她从未听过的带着些冷意的女声,“若她熬不过,我只当没有这个女儿。”

    什么?那是她的亲生母亲么?什么叫苟且的平安?什么又叫重生?母亲只当没有她这个女儿么?难道母亲曾经养育过她么?多么可笑!

    青云声音悲悯:“你真是狠心。她才六岁。”

    “可她是我的女儿。她注定比别人艰难,我们保护不了她一辈子,路只能她自己走。”女帝沉默了会儿,说,“她记恨我也好,起码能活下去。”

    青云吁了口气,“早知如此,当初何必执意生下她。”门关上,似乎是青云离去了。

    “我不想恨你。”她突然就能发声了。她听见自己用稚嫩的声音冷冷地说。

    那一瞬间,她睁开了眼睛,直直盯着自己第一次见面的亲生母亲,“我只想知道为什么,你要丢下我……”

    可那一面她就惊住了,她的母亲不是她想象中的冷酷刻薄的君王,而是浑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辉,就像……庙里慈悲的女神像。那就是她想象中慈爱的母亲啊。血脉的悸动让她一瞬间委屈极了,泪流满面,却怎么也叫不出一个字。

    那个人似乎不料她会突然醒转,片刻,才收起了身上不自觉流露的温柔,神色一下子变得冷峻。

    她的母亲别过头去不再看她,淡淡说道:“醒了便好。阿臻,你要好好活着,活着才能知道答案。”

    “为什么……”如果你知道答案,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你明明是母亲,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坠落泥潭而不伸出援手?她委屈极了,不是因为仇恨或者别的,只是突然感觉自己是个被抛弃的孩子。

    我在你眼里,是个懦弱的孩子吗?她哭着呐喊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她该称之为“母亲”的人却忽然消失不见了,好像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她的幻觉。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段亦真亦幻的对话,她真正地彻底地醒来了。从此她与正常人一样,吃饭睡觉,读书习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6670/7049292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6670/70492924.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