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过节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过节

    七月初七,大晴。

    开市的鼓声三声闷响绵长悠远,南北二坊的坊门应声而开,须臾两坊后巷胡同就接连响起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各商户铺面的伙计小二互相招呼着转到铺前,正要动手拆门板,就听夹道上传来一阵阵脚步声。

    有市署差役抬着木箱架着梯子,一拐进两坊街口便熟门熟路的分散开来,动作麻利的爬高爬低准备挂彩灯,尚未迎来第一拨客流的南北坊转眼喧哗声就高了起来。

    一路小跑着冲进夹道的大郎急急刹住脚步,仰着小脑袋好奇张望两眼,小脸兴奋之色更重,一步三回头的边看边往北坊走去。

    动作间肩头上的小包袱就不时磕磕碰碰,大郎伸手压着包袱,摸到里头装的小盒子不由抿嘴笑起来,顾不上再看人挂彩灯,拔腿就噔噔噔跑起来。

    杨记零嘴铺门板已拆,阳光洒进店内,照得门口一排码着零嘴小礼包的木柜明艳晃眼。

    柜台后除了二狗,还有个熟悉的身影。

    大郎看清人影急忙调转脚步,折身跑回零嘴铺扒在木柜上,高声道,“彩芽姐!您怎么在零嘴铺这头!”

    她为了赶制画卷和团扇通宵未眠,完了干脆也不补觉,看吴氏和翠花还未起身,便将后院简单打扫一遍,又进铺面厨房把要蒸要温的吃食都拾掇清楚。

    忙完吴氏和翠花起身,三人用过早饭,留吴氏翠花在食肆准备开门做生意,她便带了二狗的早饭过来,顺便做零嘴铺七夕活动的最后确认。

    见大郎一大早就找来北坊,杨彩芽忙招手让他进来,就着袖子替他擦汗,笑道,“怎么没直接回家去?就你一个人?”

    七夕节是大讯朝的法定节假日,平头百姓不必说,官员放一天假,书院的学子也跟着放假。

    按着青山镇的惯例,过节的热闹在下午和晚上,住在镇上的学子头天晚上各回各家,住的远的大半都是七夕当日一早回家,用过午饭再跟着家人进镇看热闹。

    “我没跟他们一起出镇,我先来找您和翠花姐再回青山村!”大郎说了几个交好的同窗名字,将约了同窗晚上逛夜市的事说了,抱着包袱神神秘秘的捂嘴笑,“彩芽姐,我给您和翠花姐准备了好东西!”

    鬼灵精怪的模样,透着兴奋之色。

    大郎好像自从和曹卓重逢后,原本来江南后养成的小大人做派一去不复返,打回原形,又跟以前似的恢复了几分和年龄相符的孩子气。

    杨彩芽自然更喜欢他活泼的样子,闻言配合的露出好奇期待的神色,惹得大郎十分得意,摇头晃脑的只是不明说,端着架子吊人胃口。

    杨彩芽作势就去揉搓大郎的小脸蛋,大郎尖笑着躲开,忙拿起木柜里的小礼包问道,“这是权婶婶做的糕点?彩芽姐,二狗哥,怎么还包成了这样子?”

    节日应景,权氏做了七夕节要吃的巧果和花瓜,杨彩芽几人用红纱布绸带包装后,一来可以供人买来送人,二来一小包一小包也合适逛街看灯的时候拿着吃,样子喜气小巧,正适合过节的小姑娘买来吃,或是小姐妹间互相赠送。

    当然,七夕节除了是女儿家乞巧许愿的节日,也是未婚男女趁机向心仪之人示好的节日——大讯朝历经三朝,七夕已演变成全民欢庆的节日,不拘泥于节日原本的寓意,这一天也不知促成多少姻缘。有那心思细腻胆子大的男儿家,也能买小礼包来送给心仪女子。

    是以除了散装的小礼包,杨彩芽还让二狗找了些枯树枝,削好略微打磨,外头包上大张的油纸,里头装上小礼包,做成糕点花束,做卖点噱头——后世过七夕是送花吃大餐,杨彩芽入乡随俗,将巧果和花瓜包装成花束模样,也算是取巧卖个应景的意思。

    大郎只觉得礼包和花束看着新奇有趣,拿着翻看两眼便急着拉杨彩芽走,“彩芽姐,我们快回食肆找翠花姐去!给你们送完东西我就回青山村找我师父去!”

    曹卓下午会送权氏和白叔他们一起进镇。

    林家寨也送了消息会进镇过节,到时候虎子几个会分头来零嘴铺和食肆帮忙。

    二狗和杨彩芽确认清楚细节,见这头事情交待完毕,杨彩芽便带着大郎告辞,两人才走近食肆,就见门外有三两脚夫打扮的人聚在一处,探头探脑的低声说着话。

    这些都是旁边脚店常来食肆吃早饭的熟客,有人远远看到杨彩芽,笑着扬声道,“小东家,您家今天这是做的什么?怎么闻着比往常还要香几分!”

    大郎闻言鼻头一动一动的用力嗅着,杨彩芽微微笑起来,颔首算和熟客打过招呼,笑道,“您几位再稍等一会儿,今天过节上新菜!待会儿食肆开门,头十位客人可以免费试吃一份新菜!”

    不等她话音落下,几位熟客也顾不上好奇,留了同伴排队,忙转身去喊人来占位置。

    里头吴氏翠花听见外头动静亦是满脸笑,见杨彩芽带着大郎进来,翠花冲大郎招手,“大郎快过来,试试店里的新菜!你娘他们都还没见过吃过呐!”

    大郎一听,匆匆和吴氏行礼问过好,忙伸长脖子往灶头张望——就见灶台边上已经摞好高高的蒸笼,里头是新蒸好的馒头包子,两口矮炉上架着熬汤的大锅。再看

    灶台上,两口烧水的大锅已经换成大口平底煎锅,一口铺满半个拳头大的薄皮包子,底下热油滋滋响,包子底部已经是煎得又脆又黄;另一口铺着一列列整齐的薄皮饺子,底部同样是煎得焦黄喷香,和另一锅煎包不同的是,煎饺底部延展出一层脆脆的薄皮。

    大郎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抬手抹了抹小嘴,翠花笑道,“你彩芽姐想出的新菜式,这一锅是生煎包子,这一锅是羽衣锅贴。”

    其实就是后世江浙一带流行的两样小吃——小杨生煎和锅贴。

    生煎包肉另加了猪肉冻,煎熟后外头皮薄底焦,内里灌汤肉鲜,烫嘴而美味。

    锅贴菜肉各半,又融合了日式煎饺的做法,煎的时候仔细浇一层水到底部,煎出一层附着在饺子底部的脆黄薄皮,因着七夕节的寓意,杨彩芽就借了织女羽衣的典故,将带着层薄如蝉翼的薄皮锅贴命名为羽衣锅贴。

    杨彩芽简单解释过,大郎听得大眼直眨,末了啧啧叹道,“可真费油!这得多花多少钱!”

    三人听得哈哈大笑。

    本钱高卖价自然也高——生煎一两银子一盘,一盘二两生煎共六只生煎包子,每日限量二十盘供应,主要做雅间的高消费客流,里头加猪肉冻是秘诀,物以稀为贵,杨记食肆做出头一份打出口碑,不怕卖不动。

    羽衣锅贴三十文一盘,一盘二两锅贴共八只锅贴,暂定每天日限量一百盘,也是主要做雅间,店头常客辅助,这个价位比一般食肆一顿饭高出三成,若是卖的好,再酌情做成常供菜品。

    大郎掰着指头算了一遍,继续啧啧叹道,“这要是一天二十盘生煎包子都卖完了,卖的钱都赶上我一年束脩费了!”

    学院一年束脩费十五两银子,大郎忙跳开灶台,摆手道,“翠花姐,我还是不吃了!留着卖钱吧!”

    吴氏又是一阵笑,心疼的将大郎搂在怀里,“傻孩子,婶子试做的时候都不知道吃下肚子多少两银子了,还差你这两口?”

    大郎就窝在吴氏怀里,忽闪着大眼睛看杨彩芽。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939/69575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939/69575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