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 第七十八章 翠花,上拳脚!
    第七十八章 翠花,上拳脚!

    此时天色刚刚大亮,了无人际的官道上只有张家食肆隐隐传出人声。

    食肆门口停着辆不起眼的破旧小车,正正挡住店内模样,权氏远远看见,放下车窗帘说道,“直接过去吧,省得老张家还要放下生意招呼我们。”

    刚才在村口相送时已经打过照面,现在过而不停也不算失礼,曹卓闻言没有犹豫,挥着马鞭不做停顿,驶过张家食肆,和破旧小车擦身而过。

    看着高头大马拉着的大车渐行渐远,拎着油纸包的车夫收回艳羡的目光,啧啧叹了一声爬上小车,冲车厢里讨好笑道,“大娘,吃食给您买来了。”

    “多谢。”车门帘下伸出只手接过油纸包,又分出一包连带找回的散钱塞给车夫,刻意压低的嗓音透着疲惫,“这些您拿着。继续赶路吧。”

    “诶!再两刻钟就能到地方!您坐稳咯!”车夫乐呵呵谢过,揣好东西高声喊驾,扬起马鞭往华云镇赶去。

    扣好门帘的车厢,遮得严严实实。

    吴氏靠在门边,将油纸包分给杨彩芽和翠花,低声道,“可算是快要到了。这几天绕远路绕得人吃睡都不安稳,等到了李家,我们把彩芽的药抓好,好好歇上几天再说其他事。”

    “食肆给张大叔家做真是没选错人,这包子做的不比我们原来的差。”翠花闻言点点头,又有些惋惜道,“可惜就算我们暂住在华云镇,也没法和村里人来往了。”

    说着掰了块包子喂给杨彩芽。

    药效虽然褪尽了,但杨彩芽仍十分虚弱,张嘴任由翠花喂自己吃东西,边咀嚼边沉思,咽下吃食说道,“到了李家我还得继续装哑巴,省的节外生枝,平添麻烦。之前送去李家的那些吃食布匹,尽够我们这一年吃用了。要是拿黄白之物谢李家二老反倒见外,我想着,这一年三节的送些首饰布料给李家老小就行,即合情理又尽心意。”

    “等歇几天缓过劲儿了,就托李大娘买些耐洗耐用的粗布来。我们住在李家不好外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些褡裢布袋出来,到时候上船南下时,卖给那些走马行商正合适。一来小钱也是钱,权当赚几个路上吃用的零花钱。二来也是个遮掩,省的我们三个妇孺出远门,还要防着无聊人打探这打探那的,做出副小生意人的样子正好。”

    说到这里话音微顿,转头看向翠花,语气欢快起来,“还有两件事。翠花这一身力气可不能白费了,到时候李家要是方便,我们就求李大爷请个武术教习来,翠花跟着学些招式防身,教习的钱我们来出。再有就是,我想到江南下船后,就买辆好马车,以后自家用,翠花找机会跟李大爷学学赶车,这样路上就便利多了。”

    翠花听得脸色大亮,点头如捣蒜。

    吴氏却是无可无不可,心疼道,“你说的我们都记下了,快别操心这些了,如今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你只管好吃好睡,这些事我和翠花会看着办的。”

    是要把她当猪养么,杨彩芽听着好笑,心里却暖暖的,啊呜一口就着翠花的手大口咬下包子,笑眯眯的吃得喷香。

    吴氏见状亦是笑眯了眼,忙招呼翠花多喂一些。

    车夫将人送到李家粮油铺的后巷里,接了车钱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暗道这几天莫名其妙绕的路总算没白跑,这三人打扮看着平常,出手倒极大方,忙屁颠颠替人叫门,才嘿嘿笑着赶车离开。

    李家粮油铺后头连着间大院,住着李家小辈,李家二老则住在临近后巷里的老宅子里。

    自从应下收留杨家人后,李家二老就把老宅子的厢房收拾出来,只等杨家人上门。

    杨彩芽三人才安顿好,李家小辈便闻风而来,寒暄过后围着叙旧闲话,热情的让杨彩芽三人只管安心住下,这才各自散了。

    见李家二老也是多的问话一句没有,只心疼自己“病”成这样,杨彩芽心中暗暗点头,感叹自家福分,能遇上李家这样即厚道又本分的大善之人。

    李大爷收好吴氏递过来的药方和银子,起身就往外抓药,李大娘坐着没动,犹豫着抽出封信,疑惑道,“你们来之前,有个小乞丐寻到铺子里,说是有人让他转交这封信给杨姑娘。我们想来想去,这杨姑娘说的只能是彩芽。只是这事……”

    她们要暂避在李家一事,外人可不知道。

    吴氏听得一惊,杨彩芽却是眼睛一亮,忙伸手接过信。

    翠花瞥了眼信封上的字迹,惊喜道,“娘,是阿卓哥的信。”

    见吴氏笑着松了口气,李大娘便也放下心来,招呼三人自在歇着,便自去打点家务。

    吴氏和翠花忙凑到床前,好奇道,“他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

    看着信纸上简短的一句“各自珍重,有缘再见”,杨彩芽嘴角抽了抽,对曹卓的不告而别又是不解又是郁闷,闻言只得按下疑惑,面不改色的扯谎,将两人半夜私会改成互通书信,只说曹家也有可能去江南,本来约好曹家启程前互相知会一声,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句没头没尾的辞别。

    吴氏翠花没有深想,一叠声感叹他们这三家外来户果然有缘,没想到最后全离京去了江南。

    杨彩芽却没那么乐观,略一沉吟交待翠花,

    “过几天你跟李大爷说一声,让他帮着打探下官里村的消息。”

    等得知曹家临走前的行事,还有王赖子一家的下场,吴氏和翠花拍手称快,直乐了好几天。

    杨彩芽看不出曹家有何不妥之处,左想右想想不出所以然,又没法打探曹家的去处,也只得按下心中记挂,安心养身体。

    春去秋来,转眼入冬,顺光七年的寒冬大雪纷飞,雪花飘进顺光八年的正月,下完整个二月才收住势头,融雪化冰迎来阳春三月,等到华云镇十里八乡忙完春耕,已是晚春四月。

    这日天光未亮,李家老宅的角门已经吱呀一声打开,走出三道穿着粗布衣裙的身影。

    杨家人今日离开,李家上下本是满心离愁,看着杨彩芽三人背上鼓囊囊的大包裹,一时又好笑又感叹,略微惜别几句也不再多耽搁,交待三人路上小心顾好身子财物,目送着人拐出巷子看不见身影,才合上角门。

    雇好的马车已经等在街口,杨彩芽三人坐上马车颠簸了三天,才到码头换船南下。

    安置好随身行装,杨彩芽一把丢开带了一路的帷帽,拉着翠花钻出船舱跑上甲板。

    放眼望去,码头停泊的各式大小船只扬帆上客,人上人下好不热闹,俯看是碧海,仰视是宽阔蓝天,吸入肺里的空气带着海水特有的潮湿咸腥,非但不叫人觉得不适,反倒另有一种开阔感触。

    翠花从未出过远门更没见过海坐过船,兴奋得目不暇接,饶是后世看过各样风景的杨彩芽,面对眼前的海阔天空,亦是难掩兴奋之色。

    身后传来脚步声,杨彩芽转头见是吴氏,开口笑道,“信送出去了?”

    信是寄给白叔家的。上头报了大概的抵达日期,简单说了曹家的事,让白叔帮着留心有没有曹家的消息。

    “已经交给邮驿了,算着时间,应该早我们半个月就能送到。”吴氏说罢,皱眉拉两人下船舱,“这会儿风大,你们别站在外头吹风!彩芽可不能受凉!”

    也不知是不是假死药的副作用,她身体虽养好了,却一直没来月事——十四岁还没来月事,确实是大事。

    后来找大夫看过,只说是体寒,开了调养的方子,千叮万嘱无论是吃食还是日常,都要注意不能受凉。

    每个月省的折腾,她乐得轻松,吴氏却是愁得很,杨彩芽只得顺着吴氏的意,挽着翠花笑嘻嘻打哈哈,安生跟着回船舱。

    船锚起,大浪淘。

    在船上适应几天后,杨彩芽三人便趁着日头高风小的时候,拖着大包裹上甲板摆摊,跟船客兜售她们做的褡裢布袋。

    这物件对于走货的行商来说必不可少,又算是易损耗物品,加之杨彩芽在样式上做了改良,添了些巧思,物美价廉十分走俏,每天都能卖出十几二十个,到得后来船只停靠各处州府时,有不少其他船上的人闻风来买,小生意倒是做得顺风顺水。

    每天能晒太阳放风,又能赚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939/6957583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12939/69575833.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