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52章 原来是友军
    上一刻还迷迷瞪瞪,转眼就龙颜大怒,饶是焦芳宦海沉浮数十载,也不禁惊惧莫名。

    “皇上,京察确有一些好处,可坏处更大,这很容易滋生官员腐败。”焦芳硬着头皮说。

    “这本官就不敢苟同了。”杨一清淡淡道,“京察查的就是官员腐败问题,焦尚书怎会有如此看法?”

    “这个……”焦芳迟疑着不知该咋说,好一会儿,才悻悻道:“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届时,破财消灾者不计其数……可不就是易滋生腐败吗?”

    杨一清呵呵,“为何要破财消灾?灾从何来?”

    “这个……”焦芳不敢再接下去了。

    可杨一清却并不打算放过他,发出灵魂拷问,“焦尚书的意思是……我大明的官员都不干不净,不清不楚,经不起京察考验是吧?”

    焦芳哪里敢承认,但凡点头,他这个吏部天官也做到头了。

    “本官何曾说过这话?”

    “那你解释解释:破财消灾者不计其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焦芳气结。

    他心惊胆颤,唯恐犯了官场大忌,葬送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势地位。

    “杨总督你既问本官文治上的事,本官也要问问你武备上的事了。”焦芳没法回答,索性攻敌必救,哼道:“你来解释解释军队战力下滑,是怎么一回事?”

    杨一清咧嘴一乐,道:“我需要向你解释?”

    “你……欺人太甚!”焦芳气得吹胡子瞪眼,转头告状,“皇上,他,他不尊重我。”

    “……”朱厚照满脸黑线,没好气道:“他尊不尊重你且不说,你尊重朕了吗?”

    咋又是且不说……焦芳气郁,拱手问:“皇上,老臣哪里不尊重您了?”

    “看,又开始胡搅蛮缠……。”朱厚照摊了摊手,无奈又好笑,道:“不是杨卿问你文治上的事,是朕在问你,朕在问你京察有何不妥之处,你直接回答就是了,干嘛老是弯弯绕呢?”

    朱厚照淡淡说道:“你刚说了一个,京察会滋生腐败,这个论点并不中肯,且你也无法辩驳杨卿的问题,还是说一个更能让人信服的吧。”

    顿了下,“说不出来,朕可是会生气的,朕的耐心是有限的,快说。”

    “……”焦芳一阵头大:完蛋,糊弄不下去了。

    其他人心理上虽也力挺焦芳,却没人声援,谁也不敢接这烫手山芋。

    焦芳压力山大,半晌,才道:“京察的不妥之处在于……会导致官场相互内斗不断,互相攻讦,长此以往下去,会严重影响到政事!”

    焦芳沉声说:“京察贸然开启,官员必将人人自危,非是大明无贤臣,而是京察一开,有人想因此立功,有人想以此整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顷刻间崩塌……”

    到底是宦海沉浮半生的大佬,思绪一打开,立时分析的头头是道。

    他的这些说辞,并非夸大,更不是信口胡诌,都是有根据的推断,且符合情理。

    随着焦芳逐条列举,群臣先后附和,末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谏言:

    “请皇上三思……!”

    朱厚照笑了,轻轻的笑,不是怒极发笑,而是阴谋得逞,狡黠的笑。

    他也不辩驳,和气道:“诸卿请起,议政嘛,重在一个议字,焦爱卿说的很好,嗯…,有道理,有依据。”

    “皇上谬赞了。”焦芳矜持道,“臣也只是尽臣之本分罢了,即便臣不说,皇上您也能明白。”

    焦芳心下得意。

    今日这一番奏对下来,无论是手下人,还是九卿同僚间,他的影响力都会上升不少。

    近段时间内阁如日中天,他这个吏部尚书都有危机感了。

    再不采取措施,怕是天官之称都要有名无实了。

    他先是得意地瞥了杨一清一眼,接着,目光又在李东阳、杨廷和身上扫过,最后拱手道:

    “京察万不可贸然开启,请皇上不要听杨总督一面之词!”

    “皇上三思,京察不可贸然开启……!”

    群臣附和。

    焦芳得意更浓,十分享受这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

    见此,杨廷和微微有些后悔。

    却听杨一清道:“皇上英明。”

    杨廷和微微一怔,当即嗤笑嘲讽,“杨总督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刚还力荐皇上推行京察,这会儿就又皇上英明了?”

    “难道皇上不英明?”杨一清对这位本家也挺反感,丝毫不惯着。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确实厉害,可他也不是吃素的,甘陕总督监管马政,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还真没把杨廷和放在眼里。

    杨廷和噎了一下,哼道:“国策可不是儿戏,杨总督谏言可以,却也要三思后行,如此首鼠两端,可不是一个封疆大吏应有的水准。”

    “呵呵……本官几时首鼠两端了?”杨一清嗤笑,“本官说皇上英明,只是阐述事实罢了,何曾说京察不宜开启,再者,皇上几时说过不开京察?”

    杨廷和心头火起,转过头,拱手闷声道:“皇上……?”

    “杨卿说的对!”朱厚照颔首。

    杨廷和嘴角勾起,看向杨一清的眼神充满戏谑,“杨总督可听见了?”

    “杨卿误会了,朕刚说的杨卿是指杨一清。”朱厚照似是有些不好意思,“也怪朕没说清楚。”

    杨廷和:(o言o)

    小丑竟是我自己?

    杨一清笑容玩味,继而一拱手,沉声说:“请皇上肃清吏治,开启京察!”

    “皇上……”

    “都稍安勿躁。”朱厚照淡淡道,“做人要讲道理,刚你们反对的时候,杨一清并未打断,现在轮到杨一清说话,你们也当还礼才是,别这么没有涵养。”

    群臣:“……”

    杨廷和悻悻住嘴,冷眼看着杨一清,“杨总督请吧。”

    杨一清看都不看他,拱拱手,面向群臣,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阶段性推行,杨大学士,焦尚书以及诸位同僚否定,说京察不可取……可是影射太祖?”

    好大一顶帽子!

    群臣愤懑,却没人敢接。

    否定?找死!

    肯定?找死!

    唯有沉默。

    不过也只是嘴上沉默,心里早就把杨一清八辈祖宗骂了个遍。

    杨一清见没人敢接话了,这才面向御座,恭声道:“皇上,京察利大于弊,正官风,选人才……”

    一口气说了诸多好处,继而道:“时代在变化,大明在发展,今之京察自也要做出改变。”

    “如何改变?”

    “微臣估算过,全大明的大考核需时较长,一次下来,少说也要半年,甚至要大半年,因此,大范围严格搞京察不能年年搞,臣的建议是——五年一次!”杨一清道,“当然,有大京察,也当有小京察,大京察全方位考核,小京察则可以放宽限制,比如:临近年底,让所有官员递交一份自我报告,以及一定范围内同僚之间相互评价……”

    闻言,群臣情绪稍稍平复了些。

    可他们仍不想开启京察。

    不料,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394/7029009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394/7029009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