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醉吟江山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出榜安民
    苏辰管控金陵城,第一个政策,就是出榜安民,对外公布吴国新立,已经兼并了吴越、南唐两地,版图扩大,从此南方不再有征战,老百姓可以安居乐意,商贩可以正常往来了。

    这一个消息,给金陵百姓带来很大冲击,想不到几个月时间,长江以南的疆域,会有如此的变化了。

    长久以来,吴越国与南唐不断摩擦、征战,最近几十年可谓国仇家恨,争斗不断。

    这次杨吴政权重新立国,变成了新吴国,而吴越和李唐都被灭亡吞并,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种冲击和认知。

    “听说了吗,江左苏郎没有死,成为了吴国的大将军,已经赶走宋军,入城来接管金陵了。”

    “当然听说了,都已经出榜安民了,连吴越国都被吴国灭了,唐国南方城池也都归顺吴国了。”

    “那咱们以后都是吴国人了。”

    “以前咱们就是杨吴的人,现在重新归吴,也是正常!”

    “就是啊,李唐的天下,就是从杨吴政权得来了,篡权了,而且,李唐这几十年,治国无方,不但实力下降,而且胡乱发起对吴越、闽国的战争,损失惨重,加重我们百姓的赋税了。”

    百姓议论纷纷,对归属吴国倒是充满了期待,并没有抗拒。

    如果归属宋国,百姓心中会有伤感,对宋灭唐的仇恨。

    但是,现在唐国是被宋灭的,跟吴国没有关系,而且吴国才是唐国之前的主人,是唐国的烈祖李昪当年篡权,得了江南天下,现在人家杨吴后裔重新立国,掌管江南之地,理所应当。

    不得不说,老百姓懂的道理是很简朴的,现在政权等于“完璧归赵”了,都很接受。

    再加上苏辰在金陵一带名气很高,上次被送出去的时候,也十分无奈,老百姓都为他叫屈,如今归来安民,让老百姓欣然接受。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苏辰出榜安民之后,率先让维护秩序安定,约束三军,不会对城内的富户、权贵、公卿、豪门进行骚扰和抢劫。

    另外,推出临时律法条令,今年所有赋税一律减免,可以让城内百姓安心过日子。

    毕竟今年金陵城围困,使得城内百姓生意艰难,城外粮食也没有耕作,根本没有多少收益。以前南唐的赋税很重,苏辰打算取消今年的金陵税收,换取百姓的拥护和休养生息。

    果然政令一出,城内的百姓全部欢呼起来,对苏辰的拥护之情,更加高涨了。

    苏辰让城内商贩加快恢复经济,东市、西市继续营业,而且对缺粮的状态,从其他地方运粮过来,满足百姓所需。

    几日的时间,金陵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许多百姓开始走出宅院,开始庆祝劫后余生,不再有往日的亡国悲痛情绪了。

    现在等于回归了吴国政权,迷途知返,浪子回头一样,反而庆祝起来。

    这里面也有苏辰打的心理战、宣传战,派出不少人,在金陵城内散播消息,鼓吹李唐篡权的非法性,江北、江南之地,本来是杨吴的地盘,因为李昪成为权臣之后,围困了杨吴子嗣,后来到了李璟时期还派人杀了杨吴的宗族后裔,实在欺人太甚。

    这次李唐遭到灭族,实属报应,这种论调散发之后,许多百姓渐渐对李唐的缅怀、伤痛心情缓解多了,甚至觉得吴国才是正统,更值得同情。

    “这几十年,可把咱们江南人给折腾坏了,如果不是李昪当年篡权,也许现在杨吴都统一南北了。”

    “可惜当年杨行密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啊,没有实现统一大业。”

    “苏辰回来了,身为吴国的大将军,肯定能壮大吴国,我们重新成为如果百姓,今年赋税全面,听说还要广开恩科,扩大科举,加大提拔读书人入朝做官的比例,对百姓的土地税征收,也会比李唐时候少一半。”

    “如果为真,那可太好了!”

    各种议论声在城内传开,三教九流开始传播,许多贵族和豪门也都安心一些了。

    至少面对苏辰和新的吴国,比面对北方的宋国,要还多了。

    北宋的军人中许多来自后周,郭威、柴荣等招募的军人许多来自边陲军镇,还有一些胡人、羌人加入,战斗力勇勐,可是一旦破城,容易打家劫舍。或者冲入村子,杀了村中男人冒充剿贼,妇女和钱宝夺回军中分配,这种事很难完全绝禁,因为军队中有不少胡人血统,生性使然。

    所以南方的百姓,很害怕北方的将士军队,觉得他们都是虎狼之士,杀人不眨眼。

    谋士夏宝松问苏辰:“苏将军,若是不征收赋税,我们的军队粮饷和官员的俸禄,该如何解决?”

    苏辰说道:“今年战乱较多,礼崩乐坏,百姓流离失所,民心不稳,赋税不宜过多,而且许多百姓错过了耕种和秋收,今年会特别难,免了赋税可以缓解百姓生存压力,也能博取民心。

    “当然,朝廷又不可不无休止赤政下去,只免收今年,明年的赋税,会按吴律新策发行实施。下半年的收入,我们还是得靠官商,把一些盐巴、瓷器等生活必需品,卖给百姓和贵族,换取他们手里的钱币和物资,把市场经济搞活,促进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才能真正的产生利润,同时让每个阶层的人,都能各尽其力,满足其生存所需。”

    夏宝松听完,微微点头,觉得听苏辰一席话,仿佛胜读十年书一样,许多新的观点和逻辑,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确有治国之才。

    ………

    永宁庵。

    金陵城边,一座尼姑聚集的庵所,因为永宁公主的出家,被李煜赐名为永宁庵。

    这些日子永宁公主因为噩耗不断已经病倒了一次,目前体弱多病,精神萎靡。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287/6831633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409287/68316337.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