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功业 > 第百三十六章 野心
    最新网址:如果那位皇兄真的看不到了什么他们不愿意他看到的事情,说不得就是雷霆之怒,牵连无数。

    最终承担那个后果的,还会是他们。

    荀彧自然听懂刘协话里的意思,踱着步子,道:“我已经要求崔钧入京述职了。殿下,各路监察御史,收效收微。”

    很明显,荀彧不想多谈平原郡的事,转移了话题。

    刘协不知道荀彧心里怎么想的,默默一阵,道:“按照规矩,监察御史查到什么,是需要移交给各州郡县主官的,并州那边不断给我写信,认为并州初乱未定,一再要求以稳为主。”

    “殿下考虑的太多了,”

    荀彧道:“并州不是司隶,也不是兖州、冀州,乱一乱,有益无害。”

    刘协转头看向荀彧,心里越发奇怪他的态度了。

    这位丞相,不是一直求稳的吗?

    “殿下,”

    董承从后面追上来,抬手道:“丞相。”

    荀彧回过头,微微皱眉,道:“陈留相还在洛阳?”

    董承连忙陪笑,道:“回丞相,还有些事情要与吏曹汇报,荀仆射留我多待几日。”

    荀彧刚要开口,就看到荀攸迎面而来了。

    荀攸神情平淡,来到近前,与刘协见礼道:“殿下。”

    刘协见他没给荀彧见礼也不觉得奇怪,两人是叔侄,关系向来亲密,微笑着道:“荀仆射,我陈留是有什么事情吗,要留国相多待几日?”

    荀攸抱着手,笑着道:“主要还是王家的事。”

    刘协神情微动,没有接话了。

    王家,也就是王子服,这里面,又要牵扯到他那位皇兄。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禁军在某个偏僻村庄,杀了近百人。其中内情,到现在还是晦涩难明。

    荀彧看着荀攸,道:“有事?”

    荀攸也与他对视,道:“御史台那边的名单我看过了,吏曹开了个会,决定全数依照御史台的意见处置。”

    荀彧眼神微不可察的动了下,道:“我知道了。对了,还有一件事,我要与你们通报一声,曹操从禁军大营又调走了一万人。”

    荀攸立时沉色,道:“他要做什么?兖州有黄忠的三万大军,即便有所叛乱,也足以镇压,他调兵为了何事?”

    荀彧摇头,道:“大司马府只是例行通报,但既然曹操调兵了,应该是有了陛下御准。”

    荀攸神色更加凝重,道:“兖州那边,没有更多的奏报吗?曹操本来就带着两万,现在又是一万,究竟是何企图?”

    刘协也若有所思,兖州是要害之地,紧邻着司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司隶的震动。

    荀彧看着他,道:“我只是与你们通报一声,黄忠还是可靠的。”

    黄忠,张辽,赵云这些人,都是刘辩从微末捡拔,与世家没有什么牵扯,又在身边带了不少时日,平日里也是颇为谨慎,无偏无党,是以朝野都颇为信任。

    荀攸对曹操十分不放心,左思右想,道:“何颙,你打算怎么办?”

    何颙被荀彧罢官,软禁在鸿胪寺,已经快两个月了。

    “再等等,”

    荀彧神色沉吟,道:“吏治方面,还要快速推进,不论是朝廷的高官,州牧、刺史,郡守,县令,亦或者是末流小吏,但凡品行有缺,全数罢除,不可优容。”

    ‘品行有缺’,这个四个字,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所有,既有操守,也有行为。

    荀彧的话平平淡淡,但在荀攸听来,仿佛有刀兵之声,杀戮骤起。

    荀攸脸角抽搐了下,面无表情。

    他还想用那百十人,换取荀彧的退让,不曾想荀彧非但没有退让,还得寸进尺了。

    刘协明显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微笑着道:“丞相,荀仆射,我与董国相还有些事情,就先行一步了。”

    荀彧,荀攸连忙见礼,目送着刘协离去。

    不管怎么说,刘协也是当今的皇帝的幼弟、亲王,身为臣子,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等刘协走了,荀攸与荀彧相顾无言,片刻后,荀攸道:“曹操那边,伱就那么放心吗?”

    荀彧迈步向前走,道:“你想说什么?”

    荀攸与他并肩而行,道:“对于大考,朝野反应强烈,认为剥夺了他们的举荐之权,今年报名大考的人数骤减。”

    荀彧道:“自春秋以来,即便是举荐,也是要考核的,现在不过是将考核统一,何来剥夺他们举荐权之说?又是有人借题发挥,表达不满?”

    对于荀彧的指桑骂槐,荀攸好像没有听到,道:“我的意思是,大考应该由吏曹与太常寺主持,而不是礼曹。”

    荀彧不动声色的瞥了他一眼,道:“我记得,陈琳是你举荐的。”

    陈琳,新任的礼曹尚书。

    “我说的是规制上的合理,而不是谁任礼曹尚书,在这方面,我并无私心。”荀攸神情淡漠,步伐从容。

    荀彧摇头,道:“这件事,是陛下定下的,我无权更改。吏曹发个文书,对于公然抵制入学、大考的人以及士族,可以禁考、禁止入仕,根据情节严重,可从一年至五年

    到永禁。”

    荀攸见荀彧油盐不进,不由冷哼一声,道:“你这般自断臂膀,伤人伤己,到底是为何?”

    荀彧慢慢踱着步子,道:“晚上去我府里坐坐?”

    荀攸一甩袖子,大步离去。

    这时,陈群才快步跟上,低声道:“丞相,兖、冀、并、幽四州有十多位郡守联合上书,反对朝廷整肃吏治,认为有损地方稳定,并建议暂缓‘军政分离’,以方便他们剿除匪患,安定民生。”

    荀彧停下脚步,抱着手,望着荀攸的背影,轻轻摇头,道:“早有所料的事,关于九品中正制,你要尽快理清。”

    九品中正制,是荀彧整肃吏治十分重要的‘武器’,在的计划里,至关重要。

    “下官领命。”陈群道,神色难免激动。

    经过几年的锻炼,他少了往日的稚嫩骄傲,多了一点成熟稳重。

    董承跟着刘协回到了陈留王府,两人对坐,说着朝野以及陈留郡的大小事。

    “你,真的没有在陈留见过陛下?”刘协问道,声音多少有些不安。

    如果董承在陈留郡见过刘辩,或许会埋下不可预知的祸根。

    董卓正色的道:“殿下放心,确实没有见过。”

    刘协这才放下心,道:“那便没有多大的事,只要好生整顿便是。王家那边,我来操持。”

    董承并未太担心,目光闪烁一阵,忽然面露忧色的道:“殿下,现今陛下离京,洛阳城并无人镇守,若是有宵小叛乱,如何是好?”

    刘协神态从容,道:“无需担心,洛阳有精锐三万多,加上四周并无乱匪,即便有叛乱,也足以撑到河东的援兵赶至。”

    董承认真的点头,实则心里不在意,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的凑近,低声道:“殿下,我又听到了一些人提及先帝遗诏一事,你如实告诉我,是否真的有这份遗诏?”

    刘协脸色微沉,倒也没有多想,这件事时不时就有人提起,认为董承也是关心他,直接否决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祖母也没有,当时的十二常侍同样没有。这件事,是直到袁术叛乱才出现的。”

    他的意思很简单,这个‘先帝遗诏’,是袁术炮制出来造反的借口。

    董承心有不甘,又害怕问的太多让刘协起疑,松了口气的坐回去,笑着道:“那便好那便好,真要有,那才是祸事。”

    刘协也是庆幸,脸上一丝僵硬一丝微笑的道:“也幸亏没有,否则我与祖母,断然活不到现在。”

    董承是知道刘协,董太后这些年是如何过来的,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可能没命。

    这么想着,董承心里有些不舒服,仿佛原本属于他的东西被人抢走了一般,脸上却笑容满满的道:“殿下,依你说,我大汉朝廷,现在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刘协喝了口茶,缓解了心情,道:“自是首推袁绍,其次是孙策。”

    袁绍目前可以说是朝野公认的‘准叛逆’,他的谋反,只是时间问题。而孙策,是因为他行事乖张,多有不法,之所以将他排在刘表,刘璋,三羌之前,是因为孙策太过凶悍了。

    在征讨董卓一战中,孙策表现的最为亮眼,一路击溃吕布,董卓,杀到了相县,曹操等人,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董承听着,心下明悟。

    那桥瑁要去的地方,多半就是吴郡与会稽。

    袁绍要是造反,首当其冲的便是豫州,而豫州与司隶相连,最多半个月,便能兵临城下。

    能阻挡他的,一个是孙策,一个是豫州的刘备。

    刘备是众所周知的无能之辈,几无建树,只会沽名钓誉。

    如果孙策一同造反呢?

    董承想到这里,心中一个激灵,脱口而出道:“殿下说的是。”

    刘协有些疑惑的看着他,道:“你有什么事情?”

    董承连连摇头,而后笑着道:“没事。只是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难免有些忐忑。”

    刘协深有同感的点头,道:“听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关于吏曹那边,我会为你说话,无需担心。”

    董承心事重重,点头应下。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63405/6599333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63405/65993330.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