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功业 > 第一百零八章 大统已定
     太原城。

    刘辩在巡城,身后跟着卢植,张辽二人。

    卢植神态平静,不苟言笑。

    刘辩手里拿着各处来的捷报,笑着道“在京中时,皇甫卿家曾与朕说过,卢卿家在国政、治军、兵略上,都远胜于他,朕原本还以为皇甫卿家过谦,今日看来,皇甫卿家是说了实话了。”

    卢植躬着身,道“大司马确实过谦,在这些方面,臣远不及大司马。”

    刘辩笑了笑。

    卢植与皇甫嵩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卢植在平黄巾军之乱中,被是十二常侍构陷,季度落罪入狱,是皇甫嵩一再力保才保下来的。

    稍稍顿了顿,刘辩又看向手里的捷报,须卜骨都侯死了,於夫罗跑回去了,孙坚、赵云与黑山军厮杀了起来,公孙瓒赶了过去。

    并州基本上平定。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善后问题。

    刘辩有心将卢植调回京,协助皇甫嵩,推动军制的变革。

    但并州是四乱之地,需要一个大才,甚至是全才镇守,刘辩左思右想都没找到另一个合适的人选。

    刘辩一边思忖一边踱着步子,道“朕考虑,在并州进行土地清丈,人口普查,而后重新划分田地,卿家觉得如何?”

    卢植闻言,面上不动,认真思索再三,道“陛下,若是如此,需彻底剿灭并州匪患,安定郡县,另外……大量的钱粮。”

    并州年年战乱,人口外流,民生凋敝,大乱后大治,是大汉最适合变革的地方。清丈田亩,核定户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战后赈抚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刘辩沉思着,道“这些朕都知道,不过,再苦再难也得做,总不能修修补补的一直拖延下去。”

    卢植对京里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抬头看着身前的年轻陛下,默然不语。

    刘辩走了一会儿,忽然回头道“卿家,用不了多久,朝廷会派人到各郡县。另外,对于州牧,朕考虑着,当专心于政事,兵务须另有人辅佐……卿家认为如何?”

    卢植瞬间就洞彻了刘辩的想法,略微思索,道“臣认为可,但不宜太急。”

    刘辩轻轻点头,卢植同意,那将并州作为变革试验田就容易的很。

    他的想法很简单,不能允许州牧一人独掌军政大权,成为土皇帝。但现实是,各地州牧必须手握大权,否则压不住地方。

    州牧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压制地方豪强,但不可避免的,就会形成更大的独立势力。

    他那便宜老子想用老刘家的人为州牧,类似于分封,这是又重复了老路,老刘家的人同样有野心,有的想着进京坐那个位置,有的就想在本地坐那种位置。

    卢植的‘不宜太急’,意思也很简单,除了需要弹压地方外,这些人已经事实上掌握权力,朝廷想要分他们的权,那就是等于自找麻烦,会进一步促使他们掌握更多权力,离独立王国更近一步。

    刘辩深知这种情况,笑着与卢植低声道“这件事,暂时不要让太多人知道,我们,就在并州悄悄推行,看看利弊,时机成熟了,再推而广之。”

    “臣明白。”卢植神色不动的道。他与皇甫嵩的态度是一样的,对地方权力过大深为担心,但也反对过于激烈的动作,引起地方反弹,天下大乱。

    有了卢植的支持,刘辩心里大定,抬头看向北方,道“关于黑山军,卿家怎么看?”

    落败话音一落,潘隐急匆匆上来,表情凝肃的递给刘辩一道奏本,一个字不说。

    刘辩有些意外的扫了他一眼,打开看去,顿时眉头一挑。

    这道奏本是荀攸来的,说了不少政事,但在末尾好似不经意的提了一句太皇太后甚是念想陛下与渤海王,欲回京。

    刘辩面色不动,笑着与卢植道“卿家说说。”

    卢植注意到了刘辩的表情,没有多问,道“臣以为,黑山军裹挟百姓众多,又以群山峻岭相隔,强行征讨费时耗力,须以招抚为主。”

    刘辩思忖着不语。

    解决了董卓以及匈奴的问题,北方各州,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黄巾军,另一个就是这黑山军。

    黑山军平日里好像挺老实的,但时不时就冒出来蹦跶两下,令刘辩如鲠在喉,不去不快。

    但情势在这里,也令刘辩没有余力,‘顺手’将黑山军给解决了。

    卢植看着刘辩的神情,两鬓发丝微动,平和的脸角出现坚毅之色,道“陛下,凡事,过犹不及,欲速不达,还需耐心。”

    刘辩听着卢植的劝说,心里长吐一口气。

    他心底如明镜,这不急不行,急了也不行!

    刘辩认真盘算一阵,道“过几日,朕会派人册封於夫罗为单于。孙坚回汉中,公孙瓒……暂留在太原。其他人随朕回京,对了,卿家对曹孟德怎么看?”

    卢植闻言,与刘辩对视,片刻后,道“有大将之相。”

    刘辩心里有些古怪,说起来,确实有很多人对曹操十分看好,哪怕曹操并没有什么军功,还屡屡败事。

    ‘这就是人格魅力?’

    刘辩心里自语,但有了卢植这个台阶,他就更容易保下曹操了,微笑着道“好。接下来的事情,朕就交给卿家了,再待一日,朕就启程回京。”

    卢植抬起手,道“陛下,钱粮一事?”

    刘辩道“十万石粮食,一万万钱,分两年给,再多,朕也拿不出来了。”

    这点钱粮,对偌大的并州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还是两年的。

    卢植知道国库的困窘,这肯定是超出极限的,这位年轻陛下估计还得想方设法的四处筹集。

    相比于先帝贪财敛财,这位陛下深明大义的多。

    卢植神情肃然,深深而拜,道“臣谢陛下。”

    刘辩摆了摆手,转头看向洛阳方向。

    折腾了近两个月,又要回去了。

    这时,有个士兵悄悄上来,给刘辩见礼后,在卢植身后低低私语。

    刘辩没有理会,静静看着洛阳方向。

    这一次回去,想必他的困境会有很大的改观吧?

    那士兵走了,卢植与刘辩道“陛下,有些急务,臣去处理一下。”

    与刘辩待了几天,卢植摸清楚了这位新陛下的脾性,只要不碰底线,万事好说话。

    这是一位十分有个性,又温和如玉的君王。

    刘辩点点头,等他走了,又拿起荀攸的奏本,目色幽幽。

    董太后要回京,必然是有什么缘故。

    “是朕将刘协放出来,给了这位祖母不一样的方法吗?她有了想法,会不会还有一些人也起了心思?”

    刘辩自语。

    对于刘协,刘辩是希望能让他出来,帮一帮自己的,但刘协一出来,就会引出一些野心家来。

    他那便宜老子当初想要废嫡立幼,给刘辩留下了一个大麻烦!

    与此同时,太原郡府门前,来了一大群人。

    他们见到卢植就大声厉斥。

    “董卓杀害士人,使君难道坐而不视吗?”

    “从昨日开始,董卓在西河郡杀了足足六百人,使君,这可是你的命令?”

    “周家世代忠良,于并州、于大汉皆有功绩,而今满门屠戮,使君为陛下牧守一方,难不成就是这样治下的吗?”

    “使君,我李家只逃出了我一人,倘使使君认为我有罪,就请当做处决吧!”

    “我王家犯了哪条王法,莫非,你们连朝中的王公也要杀吗?!”

    卢植面无表情,听着这些人叫喊。

    他们都还不知道,刘辩已经到了太原城。

    等这些人稍稍停了,卢植背着手,神色淡漠,道“董卓为太尉,非我能问,若是你们有什么冤屈,本官可代为弹劾。”

    众人一见卢植一推二六五,立即炸锅。

    有人就要冲上前,大喝道“卢子干,董卓在伱治下肆意屠戮士人,你就这般推脱吗?”

    “陛下!”

    “陛下!我们去见陛下,走,去上党见陛下!”

    “我们不信,我堂堂大汉,就没有说理的地方!”

    一众人要去找刘辩,但还有一不部分不肯走,与卢植拉扯不断。

    刘辩走过来,远远的正好看到,面上不动的与潘隐道“董卓杀了这么多?”

    潘隐脸色暗紧,小心的道“小人听说,还有左栗暗中动的手。”

    刘辩嗯了一声,仍旧看着卢植。

    卢植背着手,站在门口,任由这些人呼喊,就是没一句准话,咬定了他管不了董卓,令这些‘苦主’没有半点办法。

    刘辩忍不住笑了笑。

    他的那份名单,其实大部分是勾连了各种叛乱,其中与董卓、匈奴、黄巾军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么做,除了清算,刘辩也是为了今后的改革铺路。

    盘踞在地方的这些居心叵测的世家大族,将来必然会是他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有个士兵忽然跑到卢植耳边低语了几句,卢植顾不上这些,转头就走。

    那些人呼喊着,瞥见卢植给刘辩见礼、离开,忽然安静下来,神色各异的互相对视。

    “那是,陛下?”

    “不是吧?陛下不是在上党郡吗?”

    “那是谁?莫不是洛阳来的贵人?”

    ……

    卢植跟在刘辩身后,道“陛下,孙坚屠灭了黑山军十几处寨子,听说那张燕正在召开什么盟会……”

    刘辩眉头挑了挑,一脸冷意,道“他要是敢乱动,朕就平了他所谓的黑山军!”

    以朝廷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卢植顿了下,道“他未必敢乱来,臣考虑着,当召回孙坚。”

    做到是能做到,但朝廷要耗费的钱粮与精力那也是没数的,得不偿失。

    现在不是平黑山军的最好时机。

    刘辩看向幽州方向,直接道“潘隐,传旨给张燕,命黑山军退出雁门以南,无旨南下,立斩不饶!”

    “是。”潘隐听着刘辩杀机腾腾的话,连忙应着道。

    卢植思索,没有说话。朝廷大败匈奴,气势正盛,那张燕断然不敢抗旨。

    “卿家,将牛辅整编了。”刘辩又随口道。牛辅的军队还掌握在他手里,不收回他的兵马,总归是个隐患。

    “

    臣明白。”卢植躬着身道。

    大势所趋,已经由不得董卓、牛辅再耍小心眼了。

    这会儿,董卓还在依照刘辩给的名单,挨个郡县的抓捕,落罪。

    曹操则率兵在四处剿匪,短短不过五六天时间,他的队伍居然膨胀了近一倍!

    各郡县的整顿正在有序进行,并州虽然天翻地覆,但也有种难得一见的‘安定’。

    刘辩见安排的差不多了,转身回去继续处理他的公务。

    张辽开始整顿兵马,准备护卫刘辩回京。

    与此同时,洛阳城已经沸沸扬扬,到处都是刘辩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斩杀匈奴单于的伟大事迹。

    一处茶馆,座无虚席,吵闹喧天。

    一个拄着拐的中年人,脸红脖子粗的大声道“我当时离陛下不过一丈,那时,匈奴的箭雨,铺天盖地,无边无际,陛下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箭雨扑面而来,我还看到,有一根箭矢就落在陛下的脚前,陛下毫无惧色!”

    众人都知道,他是从上党郡退回来的伤兵,齐齐双眼大睁,热情无比的盯着他,呼吸都停了,脸上写满了你快说你快说,你快说啊。

    这中年人虚荣心瞬间膨胀,喝了口茶,赚足了目光,这才道“当时啊,匈奴人来势汹汹,追着曹操杀到了南门,两万人啊,比上党郡内还多出两千……”

    中年人说到激动处,忽然站起了,踩在凳子上,迎着所有人炽热的目光,朗声道“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陛下站在城头,高举着剑,满目威严,与我们所有将士大喝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朕与众将士一同守城,共存亡!”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一干听众听的热血沸腾,忍不住的开口叫好。

    所有茶馆的人都激动不已,热烈喝叫声简直要鼎破这个小茶馆。

    角落里,有两个人十分平静,窃窃私语。

    其中一个二十四五岁模样,衣着清爽,姿容俊美,一看就是偏偏佳公子。

    他伸着头,低声道“父亲,是真的吗?”

    对面的中年人皱眉凝色,面容无光,给人一种愁眉不展的感觉。

    中年人轻轻摇头,道“多半虚假。”

    一个年轻小皇帝,面临数万匈奴人面不改色,谁人能信?

    年轻人神色一松,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斩杀匈奴单于应当做不了假,此番御驾亲征,确实大获全胜,我大汉多年未有之光景。”中年人又补充道。

    年轻人神情又一紧,双眼里浮现一丝可惜,一丝怅惘,心里道‘御驾亲征,如使我也在……错过这一次,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眼见着吵闹声越发热烈,年轻人定了定神,道“父亲的洛阳令已经被罢免,要不,回庐江吧?”

    中年人目露不甘,心头压抑,却又发泄不得,犹豫着道“我想,去汉中看看。”

    年轻人自然看得出,当即道“有孙伯父照应,倒也是好去处。”

    中年人见儿子答应,顿时面露笑容,道“晚上你随我去拜访蔡太常,你祖父与他有旧。”

    年轻人倒是与蔡邕不熟,只是听说他女儿新寡归府。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63405/569490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363405/56949055.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