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恐怖灵异 > 滨江警事 > 第六章 一颗红心两种打算
    回办公室洗了洗,休息了一会儿,去小船厂找老板。

    船厂老板很给面子,同意借地方和修理工具,甚至愿意帮着把船拖上岸。

    再回到所里熟悉工作环境,一楼四间办公室,一间是接待室,三个民警一人一间,韩渝现在是修船的,将来是开船的,不需要办公室。

    二楼四间宿舍,但只有三张床。

    指导员说四厂派出所有多余的床,徐三野当即用对讲机呼叫四厂派出所,请四厂派出所安排两个联防队员送一张床过来。

    他只是个派出所长,人家一样是派出所长,而且人家是大所。

    没想到四厂派出所的钱所长在对讲机里对他很客气,不但答应安排人送床来,还说所里有闲置的办公桌、椅子和柜子,问要不要。

    徐三野怎么可能不要,让人家赶紧安排人送。

    所里之前总共三个人,不存在食堂,吃饭是个问题。

    刚才去的小船厂是露天的,只有几间用石棉瓦搭的办公室和库房,根本没食堂,想跟人家搭伙都搭不成。

    韩渝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连忙道:“徐所,指导员,我六岁就自己烧饭,我姐家有煤油炉,我明天把煤油炉带来,再带上锅碗瓢勺和米,我自己做。”

    “煤油炉是方便,但做出来的饭有一股煤油味。”

    “用煤球炉吧,煤球又不贵,白龙港就有得卖,只是生火麻烦点。”

    “麻烦就麻烦点吧,我家正好有个煤球炉,明天带过来。”

    生怕咸鱼嫌麻烦,徐三野又笑道:“不但可以烧饭,还可以烧水,省得我们总喝自来水。”

    李卫国更是强调道:“买煤球的钱算所里的,不用你个人掏。”

    韩渝不敢也没资格反对,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四点了。

    徐三野一直看着时间,四点一到就让韩渝把自行车推到路边,一起等了七八分钟,一辆从白龙港开往滨江的公共汽车路过派出所门口。

    徐三野远远地招手拦了下来,跟司机和售票员打了个招呼,先把韩渝送上车,再跟售票员一起把自行车绑上汽车。

    车票是不用花钱买的,只是旅客太多没位置,被安排坐在驾驶室边的引擎盖上。

    韩渝很不好意思,正不知道怎么感谢,一个搂着皮包的群众发起牢骚。

    “有关系就是不一样,一喊就停车,票都不用买直接上车。”

    “是啊,从东海回来买不到船票,只能找黄牛买黑市票。到了白龙港又买不到汽车票,从早上等到这会儿才买到,这是什么世道。”

    一个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问:“你买的也是黑市票?”

    搂着皮包的中年人恨恨地说:“在十六铺码头排了三天队都没买到票,只能找黄牛。”

    “我买的也是黑市票,我花了十五,你花多少钱?”

    “也是十五。”

    “你是几等舱。”

    “五等舱,你呢。”

    “一样。”

    一个妇女接过话茬:“回来的票不好买,回去的票一样买不到。我去售票处问过,明后天的船票都卖光了,连大后天的都没有。”

    知识分子问:“你刚回来就要回去?”

    妇女解释道:“我是先去问问的,不管几号回去都要买票。”

    “白龙港这边的票也被黄牛买走了,我上次去东海也没买到,只能跟黄牛买。”

    “白龙港到十六铺码头的五等舱多少钱?”

    “跟十六铺那边一样,都是十五。”

    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钱,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才能攒下多少钱,一块多钱的船票转手卖十几块,想想就气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车里旅客提到买票难,聊到黑心的黄牛,义愤填膺,七嘴八舌地声讨起来。

    白龙港汽车站的车票虽然难买,但一天开好几班,当天基本上都能买到,并且没黄牛加价。

    韩渝走后门坐汽车不掏钱的事,相比那些倒卖船票的黑心黄牛实在算不上有多恶劣。

    况且司机师傅正时不时抬头看后视镜,售票员更是瞪着大眼睛,没人敢再敢发韩渝坐车不买票的牢骚。

    旅客们从买船票难,聊到不断上涨的物价,各种不满。

    他们的矛头不再对准自己,几次想掏钱补票的韩渝终于松下口气。

    坐汽车就是快,不到一小时就抵达了滨江市长途汽车站。

    韩渝感谢了一番,骑上车直奔港务局宿舍。

    姐夫张江昆已经下班了,正在厨房做晚饭。

    姐姐韩宁在海员俱乐部做客房服务员,今天不用值夜班,下班的也早,正怏怏不乐地坐在电风扇带孩子。

    “姐,怎么了。”

    “中午休息时去百货大楼排了两个小时队,什么都没买到。”

    “你想买什么?”韩渝抱起小外甥,坐下问。

    韩宁嘀咕道:“盐、酱油、肥皂、白糖、火柴啊,没想到那么多人排队,根本挤不到柜台前面。”

    “这些东西家里又不是没有,应付个把月应该没事吧。”

    “要涨价,不是要涨价,是已经涨了!”

    韩宁掏出早准备好的钱和各种票,一边数着一边唉声叹气起来。

    “我们俱乐部茅台酒的零售价,从二十几块钱一瓶,一下子涨到两百九一瓶。中华烟从两块钱一包涨到十二块钱一包!”

    他们两口子的工资是不低,但这几年攒下的钱不是借给哥哥韩申结婚,就是接济姐夫的那两个弟弟。

    日子其实过得紧巴巴的,没存款,也没多少现钱。

    就算能排上队,能买到东西,也买不了多少。

    韩渝劝慰道:“姐,茅台酒中华烟就算不涨价,我们也不会去买。”

    张江昆乐了,回头笑道:“韩宁,三儿说得对,就算物价涨到天上去对我们影响也不大。我老家又不是没田,米不用花钱买,油也不用花钱买,连菜都不怎么要买。”

    韩渝打趣道:“这就叫一工一农,胜过富农。”

    家里有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这是最沾光的。

    但事实上谁也不想做农民,只要有机会就会转户口。

    具体到这个家,只是婆婆有一亩二分地和几分自留地,公公是船民,城镇户口,没有地。

    一亩二分地能收多少粮,还要交公粮,剩下的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

    好在亲戚多,两个舅舅隔三差五送点米过来,基本上不用去粮站买,可以把每个月的计划粮换成粮票,去跟人家换别的东西。

    反正排队也买不到副食品,韩宁干脆不想了,问道:“三儿,工作的事到底怎么样,都快九月份了,今年分到港务局的两个大学生都已经上了一个多月班。”

    “有没有见着领导?”

    这是大事,张江昆盖上锅走出来问。

    韩渝连忙说起工作的事,但没提差点被徐三野“退货”,不然姐姐姐夫会担心。

    “去派出所也行,只是白龙港太远,如果在县城就好了。”

    “谁不想在县城工作,但基层不能没人。”

    “第一年一个月才拿五十三块,工资也太低了。”

    “县里就这样,就是在市里又有几个单位能跟你们港务局比。”

    “好吧,我去帮你收拾东西。”

    长姐如母。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1253/528821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1024txt.xyz/book/21253/5288216.html)阅读,如您已在燃文小说(http://www.1024txt.xyz),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